您的位置:首页 ->> 智囊阔论 】 【打 印
中国经济转型 所有要素需市场化

http://www.CRNTT.com   2009-11-19 09:49:28  


国家能否通过打击囤积土地实现房地产有序发展,民众拭目以待。
  中评社北京11月19日讯/近日,国土部发布了关于《限制用地项目目录(2006年本增补本)》和《禁止用地项目目录(2006年本增补本)的通知。对于商品住宅用地的宗地出让面积,国土部首次给出了明确上限,要求小城市(镇)不超过7公顷,中等城市不超过14公顷,大城市不能超过20公顷(约300亩)。限制土地出让面积实际上就是限制开发商囤地以及层出不穷的“地王”。

  此外,新版本的土地出让合同中,要求开发商在签订土地出让合同时写上竣工日期等要约,如果开发商闲置土地不开发,政府不但可以依约收回,更可以将开发商诉诸法律。而在此前,在2008年底各地出台的房地产“救市”政策中,大多数地方政府提出了分期交付土地出让金等政策。 

  21世纪经济报道发表评论员张立伟文章表示,在事关中国经济未来命运的诸多因素中,土地具有根本性的地位。因为中国经济正面临某种资产泡沫的威胁,尤其是在信贷投放过多、通胀预期过强、产能全面过剩的背景下,资产泡沫可能继续膨胀,并威胁到金融安全。而决定资产泡沫是否继续膨胀的因素,除了金融政策之外,就是土地供应。然而,自2000年以来,在地产价格屡次快速上涨的阶段,所用的调控手段也就是金融政策和土地供应。

  事实上,形成资产泡沫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导致土地价格暴涨,从而传导至房价;其次,是先富起来的一群人大规模炒房为资产泡沫推波助澜。因此,如果真正想遏制资产泡沫,实行物业税是一个最有效的手段,它消解了“土地财政”带来的土地供求矛盾,打击了地产投机客,一石二鸟,标本兼治。但是,物业税改革涉及到地方政府利益,在分税制条件下,地方财政会受较大影响。因此,问题的关键是财税分配改革与政府转型,推进政府转型。

  土地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因为土地产权的集体性质,令土地价格、供给和交易由地方政府决定,弱化了其市场活动的要素性质。比如,全国各地招商引资的开发区土地,大部分地方政府让企业免费使用或者低价出租、出售(使用权)。

  文章指出,在工业化时代,土地、资本、劳动是经济三要素。作为一个正在推进城市化、工业化的国家,在初期阶段,政府决定国有性质的土地市场可以令经济活动拥有成本优势,如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加速城市化进程等。但是,随着进入中等收入国家水平,转型要求所有要素实现市场化,土地达到这一目标的前提是产权明晰。

  文章最后说,土地作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其改革无法回避。长期看,它决定中国转型能否成功,城市化能否继续推进;当前看,它与资产泡沫的命运密切相关。我们看到,浙江省正在全省推广农村集体土地入市,并逐步实现与城市国有土地“同地、同价、同权”的流转模式。这样的试验值得鼓励,当然,法律方面也应该及时探讨与之相关的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