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智囊阔论 】 【打 印
美国为何政“乱”民稳

http://www.CRNTT.com   2010-05-10 11:06:47  


当今美国社会的各种政治矛盾非常之多,但政治矛盾幷未激化社会矛盾
  中评社北京5月10日讯/拿起报纸看,似乎(美国)天下大乱,放下来看外面悄无声息,老百姓的生活受到的影响并不大。政治矛盾并未激化社会矛盾,这个道理不难理解。那么社会矛盾为什么不威胁社会安定呢?近距离观察下,我发觉其实可以借用中国以前解决上访问题的语汇:信仰解决了一批,制度解决了一批,疏导言论解决了一批。另外,作为一个法治社会,很多矛盾可以在法律面前得到化解,而不被激化。《东方早报》今天登载旅美学者南桥的评论文章“美国的政‘乱’民稳”,其内容如下:

  当今美国社会的各种政治矛盾非常之多。针对医改、移民改革等诸多政策,各派现在都吵得一塌糊涂。保守势力和现政府矛盾深刻,茶党(编注:指美国一种无组织、无领袖甚至无具体纲领的民间政治运动团体。美国经济一度低迷,失业率居高不下,普通民众面对高税负的压力,这跟200多年前波士顿倾茶事件情况很相似,所以民众继续前辈的抗争,故起名茶党)在全国各地发起集会,宣称要把政府“讨回来”。

  联邦和地方也常有闹矛盾,最近,亚利桑那州出台一反移民法律,授权警察可以随时检查“疑似非法移民”,奥巴马等联邦官员公开反对。近日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漫画:一职员告诉联邦官员,我们应该起诉亚利桑那州的反移民法律,联邦官员称:那对方起诉我们联邦政府的医改问题怎么办?隔三差五,我们还听说得克萨斯政客叫嚣:“别惹得克萨斯。” (Don’t mess with Texas。)惹火了他们会再次闹独立(得克萨斯以前是一独立国家)。

  拿起报纸看,似乎天下大乱,放下来看外面悄无声息,老百姓的生活受到的影响并不大。但拜媒体报道所赐,国内亲友有时候也会担心。打电话回去,常听到这样的问题:美国好像很乱嘛,你们没事吧?我说这些政治上的争吵,对我们影响不大。很多家庭合法持有枪支,政见判若天壤,但平日里该干什么干什么,倒也不是举枪互射。

  政治矛盾并未激化社会矛盾,这个道理不难理解。那么社会矛盾为什么不威胁社会安定呢?近距离观察下,我发觉其实可以借用中国以前解决上访问题的语汇:信仰解决了一批,制度解决了一批,疏导言论解决了一批。另外,作为一个法治社会,很多矛盾可以在法律面前得到化解,而不被激化。

  宗教信仰让不同背景和政见的人走到一起来,让大家意识到各自面临的问题,其实在更大的背景下,都是小问题,另外,它至少每周一次讲道理,大到人的终极归属,小到如何解决夫妻邻里矛盾,能化解很多社会问题。它也在一个社区性群体之下,让大家都意识到各自都有问题,也潜移默化地促成一些社会理解。总之,在道德教谕上,美国政教分离,民进国退,国家基本上不包办人心教化的事务,而是让社会解决这个问题,事情反倒简单。

  在政治制度上如何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相信大家都已经看到很多,行家也有详细论述,此处不班门弄斧。我总的感觉是,大家把矛盾和分歧摆到了明处,最终靠辩论走向理性,然后通过投票来决定。而如果这些矛盾藏起来,不让人知道,就难保不出现偶尔会爆发出来的隐患。

  广开言论渠道为什么不威胁反而会促进社会稳定呢?举一个例子:由于医改方案通过,保守派势力深觉挫折。我们这里的报纸,几乎成了专门反对奥巴马的“反动派”报纸。在保守阵营里,有人甚至建议发动武装力量,如果联邦政府强行推进计划,它会奋起还击。这话公开发表出来,连保守势力内部都给出了抨击,本来还有些同情的人,看到报纸上对这些言论的辩论后,自己也觉得站不住脚,最终当然也成不了气候。

  言论开放的时候,当人可以畅所欲言的时候,很多言论可以相互化解。作家大卫.希姆(David Sim)曾借小说写过:“在一个社会里,如果不同的意见被压制,这些意见会变得强悍有力……如果宽容异议,这些异议会迅速变得陈旧化,被视作粗暴简单。”正因这一奥妙,美国政府即便没有宪法的约束,能够去管制言论,他们也未必去管。

  美国政府去管的,是那些实质性的社会矛盾和社会威胁。例如真有人磨刀霍霍要对抗政府,或是策划威胁社会安全的恐怖活动,联邦或地方政府则可在法律框架下,名正言顺拘捕。但如果仅仅是言论,政府是无计可施的。连克林顿和奥巴马,也只能在演说之中,警告不要过度渲染对抗政府,而不是直接去制止言论的发生。

  因此,报纸上就会有大量不同的声音。不知道奥巴马看不看报纸,如果看到我们这里的报纸的话,评论版的两个版面有很多是讽刺嘲笑攻击他的。他自己也曾表示,没有人喜欢听到批评声,但是这种批评和监督又是必不可少的。这得归功于这个制度的先行者,那些有远见卓识的人,他们愿意把自己放到批评之下,从而开启了而今这种舆论监督的良性循环。

  不过作出这样的转变并不难,只需要把头抬起来,看一看未来,再用未来的眼光看看当下即可。不久前我看了一部故事片《雨季将至》(Before the Rains),里面讲述印度独立前,英国主人和印度仆人共同修一条道路,后来出现爱情、民族、个人的矛盾,印度仆人本有机会杀掉差点害死自己的英国人,但是他放下了枪,给了对方一条生路,“你我都会逝去,但是这条路还会在。” 

  同样,老一辈和我们这一辈都会逝去,但是留下的路还会在。问题是,留下的是一条艰难险阻的路,还是越走越宽的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