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智囊阔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辛格的自信与印度模式的底气

http://www.CRNTT.com   2010-07-16 10:48:35  


孟买的几名市民在一个大屏幕前观看股票价格走势
  中评社北京7月16日讯/“事先的警醒和未雨绸缪要强于事后的追悔或亡羊补牢。‘中国模式’与‘印度模式’之争,将可能成为经济与社会发展模式的经典案例,甚至有可能改写发展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的传统分析框架。”《上海证券报》近日登载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夏业良的评论文章“辛格的自信与印度模式的底气”,其内容如下: 

  无论是在中国知识界还是社会大众中间,谈及对当代印度的全方位了解,大家可能不得不承认:对身边这样一个文化迥异、制度不同的发展中的人口大国,我们实在了解得太少太少。从发展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中国模式”是以政府主导的外向型和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为特征的,比较注重中产阶层的消费需求;而“印度模式”则是加速服务业和信息产业向传统工业和农业的渗透与反向刺激,侧重面向低收入群体的社会大众消费能力提升。两种发展模式孰优孰劣,目前仍无法评判,但“龟兔赛跑”的新寓言开局似乎已呈现在世人面前。

    印度总理直言不讳 

  印度总理辛格3月底在出席伦敦20国峰会之前,接受了《金融时报》的专访。他比较了中印两国的经济前景,认为印度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更有可能取得长期胜利,相比之下,中国这个迅速增长的大型经济体则具有潜在脆弱性。“中国人拥有某些优势:但从长远来看,我更看好印度作为一个正常运转的民主国家对法治的承诺。我们的体制行动缓慢,但我相信决定一旦做出,便能更加持久”。

  《金融时报》评论说,印度主要领导人如此直言不讳地公开发表印度与中国对比孰优孰劣的论断非常罕见。事实上,辛格总理的这番话也是针对印度国内企业家和国外投资者责难其民主政治体制实际绩效的公开回应。因为有不少印度工商界人士以及外国投资者都认为:印度政府的决策能力和政策执行能力都明显低于中国,中国快速发展的基础设施和迅速果断的中央决策能力与资源集中与配置能力都让印度企业家敬畏有加。

  我们或许会为印度总理这番如此自信而毫不自谦的话而震惊,甚至可能无法接受他对印度经济前景好于中国的自恋式判断。然而我们可能无法拒绝印证或反驳这一论断的欲望,并且可以通过许多已经公布的第三方国际数据,来考察和重新认知这个往往被我们忽略或轻视的邻国。事实上,无论是在中国知识界还是社会大众中间,如果谈及对当代印度的全方位了解,大家可能不得不承认:对身边这样一个文化迥异、制度不同的发展中人口大国,我们实在了解得太少太少。

    “印度模式”的形成与推进

  自1947年独立到1991年实行经济改革,印度经济一直在艰难而缓慢地发展。印度实行的是国有经济和私有经济并存的混合模式,其主要特点是强调政府对经济计划的主导作用,强调通过“进口替代”实现工业化,重视发展国有企业和重工业,限制私有企业,排斥外资。1991年印度爆发国际收支危机,政府财政赤字达到国民生产总值的8.5%,外汇储备仅有10亿美元,只够维持3周的进口支付,当时的拉奥政府被迫实施经济改革,推出了以“自由化、市场化、全球化和私有化”为特色的新经济政策,即放松对私有经济发展的限制、加快国有经济改革、由计划向市场转变、实施市场经济发展模式。

  从20世纪40年代末期到70年代末期的30年里,长期保持3.5%的“印度速度”,到80年代提升到5.8%,90年代开始的经济改革,又将增速提高到6%。进入21世纪,特别是在过去的四年中,印度经济明显加速,平均增长率超过8%,使印度成为中国之后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又一典范。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