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智囊阔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香港民生 反映社会管理有问题

http://www.CRNTT.com   2010-09-13 11:08:44  


 
                       收入渐向少数人倾斜

  以社会阶层结构而言。香港在按收入十等分家庭中,最高收入与最低收入家庭之间的差距不断扩大,中产阶级向下流动性超过向上流动性。尤其,20世纪80年代出生、简称“80后”青年的就业和职位升迁遭遇“瓶颈”。

  以就业结构而言。不仅低教育水平、低技术劳动力,而且15岁至19岁青少年呈现结构性失业。即使2004年至2007年香港经济强劲复苏和增长,15岁至19岁青少年失业率仍高逾百分之十甚至有时接近百分之二十。 

  以收入分配结构而言。社会收入初次分配越来越向一小部分人倾斜。收入最多的百分之十的人群其收入越来越高,其余百分之九十的人群其收入或维持于某一水平或下降,15岁至24岁青少年中的贫穷人口所占比重由1999年的15.4%增至2009年的20%。

  以消费结构而言。生活垃圾和碳排放对环境和气候构成严重威胁。多年来香港社会有一种偏见:本地空气质量下降源于广东省珠三角工业废物排放。不久前香港本地机构的研究发现,主因在于香港本地废物排放。香港仍未对垃圾进行焚烧发电,依然采取填埋,反映香港环保产业落后,也折射香港消费结构失衡。

  香港特别行政区继承“九七”前形成的以政府部门为主干,区域组织、谘询组织、公营机构相配合,并与非政府组织互动的社会管理架构,正承受空前压力,具体表现为──

  第一,政治问责制遇到强大阻力。2002年7月1日特区第二届政府开始推行主要官员问责制,遭遇习惯势力和既得利益群体强大反对或抵制。第二任行政长官中途更替后,显着减少社会人士出任主要官员,代之以政务官出身者。2008年5月特区第三届政府扩大政治问责制至副局长和政治助理,大部分获委任者来自社会多个界别,却在国籍等方面招致社会舆论非议。第二,传统的“行政吸纳政治”模式的效用明显下降。香港社会精英越来越不满足于被谘询,越来越强烈地要求参政。有一种意见对谘询组织成员构成表示不满;而不少谘询组织的成员则抱怨,特区政府相关部门不重视其意见和建议。

                      反对派占据有利阵地

  第三,非政府组织在颇大程度上受反对派控制或影响。

  占据法律界、社会福利界、教育界等主导地位的非政府组织,成了香港的反对派的基地。第四,香港社会核心价值需要与时俱进,但是非常难。适应香港回归,传统社会核心价值需要与时俱进,保留依然适合的内容,增加与香港居民确立新身份认同相适应的内容。然而,传统观念顽固,习惯势力强大,特区政府“萧规曹随”。香港社会核心价值与时俱进,任重道远。

  第五,网路盛行给香港政府管治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进入新世纪以来,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博客”、YouTube等影片交换网和facebook、MySpace、Twitter等社交网站急速发展,构成全新的社会联系和动员方式。不仅对世界各国(地)包括香港的政府管治带来全新的挑战,而且,由于香港处于前所未有的经济转型、政治转变和社会变革时期,使香港社会管理所面对的挑战表现得尤为严重。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