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智囊阔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 
敌对心态 与两岸关系新局面极不协调

http://www.CRNTT.com   2010-10-24 00:21:04  


 
  调整心态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与原则

  调整心态是为了两岸更好的走向融合,目标是为了建立两岸深层互信,从而为两岸政治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笔者认为,在调整心态的过程中,两岸朝野都要贡献力量,特别是台湾官方肩负着更大更深刻的责任。如何调整心态?笔者认为,其中最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一些原则和方向是可以明确的,即尊重历史、直面现实、“一中”框架、两岸交流协商。这的“历史”与“现实”,笔者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分界点,之前视为历史部分,之后迄今都视为现实部分。我们既不能以现实情况掩盖历史史实,也不能只讲历史,不看现实。而在两岸调整心态的过程中,必须维护“一中”原则(暂时可不必强求“一中”内涵的共识),并伴随着两岸交流特别是文化交流以及经常性的沟通、协商,培养、巩固双方心态的正常化。

  (一)尊重历史

  笔者认为,尊重历史是台湾当局带领台湾人民消除“反共”心态并重塑“中国”观念的根本途径。两岸的政治现状根源于两岸的历史,特别是国共斗争史,因此两岸关系及其核心的政治定位问题只有回到历史的脉络中去找寻答案。尊重历史不是重翻国共恩怨的老账,而是要使心态平和、客观,从而对现状有更清醒的认识。以尊重的心态反思历史,是当前国民党当局应负的重大责任。

  台湾当局要尊重的历史史实是:经过国共三次内战,以及抗日战争,国民党及其政权的确失败了,中华民国的确已经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取代了。国民党有勇气承认这一点,才是尊重历史。但是国民党当局在不服输、不甘心的较劲心态下对此始终不愿承认,只讲两岸现状。马英九历次给大陆领导人的“16字箴言”都将“正视现实”列在首位。

  不谈历史,只讲现状的结果就是,国民党坚持“中华民国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将“中华民国”看作是与大陆抗衡、竞争的凭藉,因此难以摆脱两岸处于类似“阶段性两国”的“一中各表”的政治定位(当然这种“两国论”与“台独两国论”是有区别的,参见笔者在《中国评论》2009年10月号上的文章《马英九大陆政策的本质特点》);追求两岸“对等的政治地位”,也导致两岸和国际上的“两个中国”的实际效果。这样的大陆政策与两岸政治定位,使国民党的大陆政策不可避免地陷入“台独”论述的窠臼,不可避免地随“台独”势力的议题操作而起舞,增加了大陆对国民党大陆政策的疑虑。加之马英九的“拒统”路线,以及其本身就带有较强的“反共”、冷战思维(参见笔者在《中国评论》2010年2月号上的文章《马英九大陆政策的思想根源》),就更不利于国民党自身心态的调整,也就无从引导深受反共教育毒害的台湾人民化解“反共”心态、放弃冷战思维,不利于台湾人民重新认识大陆,重新认识两岸关系,也难以重塑“中国”观念。实际上,国民党尊重历史,透视现实两岸政治和国际情势,并在此基础上顺理成章地提出两岸新论述,远比民进党始终难以自圆其说的“台独”论述更容易获得人民的理解与信任。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