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智囊阔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中日关系,何去何从

http://www.CRNTT.com   2010-10-30 08:16:42  


 
  在这种中日两伤的情况下,得利的其实是在根本意义上同时制约中日两国的另一方:美国。而之所以造成这种局面,并不是两强并起,恰恰是因为两强都还不强,无力应对另一超强美国,所以陷于美国布下的局中。当然,不强并不就表示完全丧失了自主性无所作为,如果中日双方都能意识到其实双方在根本意义上并不是受对方制约而是受共同的另一方制约,双方都有意主动采取措施改变目前双方相持的局面,应该说即使问题不能完全解决至少局面也会大为改观,而后在东盟的撮合和韩国的推动下,中日在亚洲乃至代表亚洲在世界上有所作为完全是可以的,也符合双方和亚洲各国的利益。在这方面,应该说中国政府眼界更开阔是做的不错的,问题在于日本可能的“自卑情结”——方面自诩亚洲老大,另一方面觉得如果中国崛起自己无论如何无法和中国平起平坐,骨子里自卑,所以拉美国或更多外国来平衡。问题是越依赖美国不敢走出美国的阴影,自己的大国梦越遥遥无期。越遥遥无期只好越借各种机会拖累中国,而越如此中国警惕越高中国国民对日本越反感。而中国国民的反感越高越刺激日本的害怕,于是……如此恶性循环。

  怨怨相报何时了。既然如此,把身段放软些又如何?如果哪一方放下架子换一种思维会不会打断这个循环呢?不管行不行,既然此路不通肯定得试试新路。前几年的所谓“对日新思维”就是中国主动尝试新路,然而结果换来的是日本的变本加厉和在军国化方面的暗渡陈仓。这说明什么呢,说明日本人的另一本性:欺软怕硬。(其实这也同自卑情结一脉相承,因为长期自卑,所以对硬的越发谦卑对软的就要变态般发飙以求心理平衡了)在中国方面,既然软的一手不行,还继续软下去就是失策了。所以唯一还能试的就是更加强硬,以超强硬对付强硬。

  但是,以超强硬对付强硬毕竟不是长久之计,我们的方针,应该是“以斗争求团结”。在表面的团结之下,找准双方的坐标定位,达成新的平衡和稳定。

  多年以前就有人提过亚太区域的四大力量的几种组合:中俄日美间相互组合以应付另一方。近来有人提中俄对日美,而且表面看有点相似。而在笔者看来,抛开很久以前的中美日对苏,目前的局势有点象日美对中,中俄对美,中俄对日轮番上阵,日俄对中也曾有过;然后是美俄,中美,中日,日俄间两两对立。除了中俄间及日美间的对立没机会非常突出地表现之外,其他情形都有发生。其中又以日美对中最为明显,出现几率其次的是中俄对美。而按“实力较弱者联合起来对付实力最强的”的普世法则本该出现的“中日俄对美”和“中日对美”则从来没有出现过。由此亦可见牵涉其中各国关系的复杂。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