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智囊阔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世界科学文化中心的洲际转移

http://www.CRNTT.com   2010-12-07 12:07:46  


   
  1933年4月从德国大学校园中开始了“文化清洗运动”,2400多名有犹太血统的科学家以及上万名文化精英从纳粹德国的社会文化生活领域中被驱逐出去。当这样一大批优秀的文化知识精英被纳粹党内不学无术的党棍们替换掉的时候,也就意味着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德国的世界科学文化中心地位的失落。

  种族主义是希特勒和纳粹党的核心思想。希特勒抓住了德国人一战失败后渴望翻身的民族情绪,依靠煽动种族主义上台,1933年当政以后,立即展开文化清洗运动,大肆迫害犹太人,驱逐“非雅利安学者”,把有犹太血统的科学家尽数逐出校园,赶出国门,到1937年,德意志高校师资队伍损失了39%,到1939年二战爆发时,整个纳粹德国高校教师岗位中的45%已被纳粹党棍占据。希特勒疯狂的短期行为,得到德国主流社会的配合,使德国科学教育文化元气大伤。

  犹太难民为了活命,流亡地多达75个国家,但最后只有美国接收最多,让这些难民落地生根,并结出科学文化的硕果,美国也因此而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犹太难民最初首选的流亡目的地并非美国,而是路程较近、文化差异较小的欧洲国家。但某些欧洲国家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善待犹太难民,包括其中的科学文化精英。比如瑞士,是永久中立国,以德语为主要语言,本来是犹太知识难民十分愿意选择的避难所。但瑞士当时失业严重,人们害怕犹太知识难民竞争就业岗位,于是政府规定入境的外国人不得从事任何获利的职业,法律禁止雇佣任何外来难民。这就使流亡科学家到瑞士找不到施展的舞台,只能把瑞士当作流亡的中转地。

  再比如加拿大,虽然地广人稀,原来并不拒绝欧洲移民前来谋生,但加拿大对移民的选择有自己的偏好,他们愿意接收的是矿山、森林和血汗工厂需要的廉价劳力,而不是知识精英,“如果在艺术家与农民之间,文人与伐木工之间,诗人与矿工之间,学者与石匠之间,只能选四个人入境的话,那么加拿大政府会毫不犹豫地都选择后者。”这就使加拿大拒绝了大批科学家、艺术家、银行家、教授、律师、医生的避难申请。他们甚至害怕,如果政策有了弹性,加拿大所有的大学会被难民塞满。德国著名物理学家赫兹伯格因为妻子是犹太人,遭到驱逐,到加拿大一所大学任教。因为由美国的基金发工资,移民局才允许他入境两年。两年后,又要赶他走,校方千方百计和政府交涉,方获准留下。10年后赫兹伯格才取得加拿大国籍,1971年成为加拿大第一位诺贝尔奖得主。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