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智囊阔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劳动力工资上涨不应成为调控通胀目标

http://www.CRNTT.com   2011-02-18 09:05:10  


 
  据《新华文摘》今年第二期统计,现在的农民工后备力量每年比此前高峰时减少了600多万人,三年差不多已减少了2000万人。也就是说,中国的劳动力红利正呈现下降态势。不仅是东部和沿海地区将面对劳动力不足的难题,中西部地区同样也将面对这个难题。在劳动力过剩的市场上,劳动力工资是一个人愿意获得的最低数额,在劳动力有更多选择的市场上,劳动力工资就该是购买者能够支持的最高工资数。以中国经济发展和劳动力市场演变的态势,现在已到了劳动力工资上涨成为必然趋势的阶段。

  文章指出,随着劳动力红利的逐渐消失和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中国劳动力工资将不断上涨,这是各相关方面研究的结论,也是经济发展和市场化发展的规律使然。如果在正常的经济状态下,劳动力工资的上涨有利于消费增长也有利于经济的转型,应该成为经济持续增长的推动力。但是,在目前国际国内的大环境并非正常的状态下,另一个相关的问题必须被提出来。

  全球经济仍处在恢复过程中,国内国外的流动性过剩局面非常突出。过多的流动性推动国际国内粮食以及大宗商品和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通胀预期强烈。在这样的形势下,劳动力成本上涨,进一步增加企业成本,增加包括农业和粮食在内的生产成本。成本增加必然加大对最终消费品价格的传导压力,对通胀的上涨无疑形成了新的压力。劳动力工资上涨叠加了输入性通胀的压力和国内的各种通胀因素,使得原本正常的劳动力工资上升,也成了今年通货膨胀不得不注意的一个因素。

  文章强调,虽然劳动力工资的上涨增加了通胀压力,但却并不应把遏制劳动力工资上涨作为调控通胀的目标。之所以提出劳动力工资上涨会加大今年通胀压力的问题,一方面是为了更清醒地认识劳动力工资上涨的必然性以及影响价格水平的必然性这种正常的经济规律;另一方面,也意在更全面地分析和认识当前复杂国际国内经济背景下的通胀形势,区别各种不同通胀因素的影响,以便能更有针对性地保持调控各种非正常的推动通胀上升因素的一定力度,尤其不要混淆正常劳动力价格上升对价格的影响与非正常因素推动通胀的概念,那将可能使好不容易形成的第一次收入分配机制的市场化改革形势再次受阻,同时,忽视对非正常通胀因素的关注和调控,对于控制通胀形势进一步恶化是非常不利的。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