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智囊阔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日本怎样与灾难共存

http://www.CRNTT.com   2011-03-13 10:05:56  


  
  灾难片:思考灾难后果

  日本与美国都盛产灾难片,但美国灾难片大多洋溢着一种乐观情绪,一般都以人类战胜了自然灾害和宇宙威胁作为结尾,拍摄《后天》和《2012》的导演艾默里奇,当年也是靠一部人类战胜外星人的《独立日》扬名立万。而日本的灾难片则将灾难作为不可抗拒的,极少有人定胜天的乐观。

  在日本灾难文化作品中,最具影响力的非《日本沉没》莫属。作品虚构了一场毁灭性的灾难,日本列岛沉没,流离失所的日本人开始了历史性的流浪生活……《日本沉没》1973年一出版,就创下了上下集400万册的销售纪录,成为日本战后第一畅销书。同年,同名电影获得了约40亿日元的票房收入,观众累计达880万人次。2006年推出的《日本沉没第二部》,着重描绘日本人在“失去国土”后的命运,书籍发售一周后,重拍的《日本沉没》电影版上映,该片号称动用了日本电影史上最多的人员和资金。   
 
  动漫和游戏业也涉及灾难题材

  《东京震级8.0》是在日本富士电视台播放的以虚构地震为主要情节的动画片。这种厚重写实题材的作品,在动漫产业发达的日本也并不多见,而这部作品描述的故事,与这次日本大地震非常相似。

  作为拥有任天堂和索尼等游戏业界巨头的电子游戏大国,在游戏中表达对灾难的思虑当然不足为怪,其代表作如Irem Software公司的《绝体绝命都市》。这个诞生于2002年的系列游戏品牌目前已经推出4部作品,日本本土销量达数百万份。该游戏每一部作品都将主角放在发生巨大自然灾害的危机四伏的城市中,主题涉及地震、洪水、严寒,以动作冒险的形式为玩家展现了一场从危机四伏的地震大灾难中逃出生天的艰难旅程,并让人从游戏中获得应对灾难的常识。

被灾难塑造的文化和性情 
 
  “悲观的民族”

  由于灾难不断,日本人对未知世界有着深深的敬畏,以及深重的悲观主义色彩,与中国人看戏喜欢看喜剧看大团圆结局不同,日本人无论是看书还是看戏,大都喜欢看悲剧,例如百十年来热映不衰的演绎日本古代“47浪人”为主复仇的悲情剧《忠臣藏》,以及风靡一时的小说及根据小说改编的悲情剧《失乐园》。这些小说、戏剧、电影都蕴含着人生短暂世事难料,美好的东西必将付之流水的悲情意识。

  正因如此,日本文化中对转瞬即逝的美好有深切的感情,中国人崇尚月圆、完美、和谐,日本人则崇尚枯山水、不平衡、不对称。这一切就像日本人耳熟能详的战国英豪织田信长的诗:人生五十年/莫非熙熙攘攘/浮生幻梦。 

  宗教信仰发达,但不易接受基督教

  灾难和痛苦使人相信宗教,日本的宗教信仰人数在全世界无出其右,据日本文化厅宗教事务科统计,截止到2002年12月31日,日本的神道教信徒为10600万人,佛教信徒为9600万人,仅此两种宗教信徒的总数就约为人口总数的2倍。

  而基督教徒在日本只有不到200万人,远远低于东亚的韩国,中国等国家的比例,除了中东国家之外,几乎再难有比这更低的比例,文化学家认为一大原因是基督教的热烈情绪,其改造世界的乐观,都与日本的悲观文化格格不入。 

  和中国人的乐天知命不同,在大多数日本人心目中,认为灾难随时可能发生,只有做好了充分准备,心里才能踏实安稳。我们当然不必对不可知的灾难过于悲观和苦涩,但这种居安思危的危机意识,却有值得我们学习之处。 (腾讯评论今日话题2011-03-12)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