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智囊阔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中国“保护社会”就是为了挽救市场经济

http://www.CRNTT.com   2012-05-22 11:12:41  


 
经改和社改严重不平衡

  那么,中国的情况如何呢?一句话,经济改革和社会改革的严重不平衡。在很长的时间里,在各级政府官员当中,GDP(国内生产总值)主义横行。以GDP数据为标准的经济增长被赋予最高的政策重要性。直到今天,中国仍然面临基本经济建设投资过度,而社会投资严重不足。这刚好和西方形成了对比。在欧洲,因为福利国家的存在,政府大量的投资导向社会领域,社会保障、医疗、教育和公共住房。但中国的大量投入都在经济领域,大桥、高速公路、铁路、码头等等。当然,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发展早期,这些投资非常重要。没有对基础设施的投入,经济很难得到发展。问题在于,近年来,这些领域已经过度投资。桥梁拆了造,造了又拆。GDP是有了,但不仅造成巨大的浪费和巨大的腐败,而且对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毫无益处。

  实际上,在很长时间里,在中国的改革者那里,经济领域和社会领域不分,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不分。这已经造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能保护社会的严重后果。最严重的后果就是通过破坏社会来产生GDP。医疗、教育、公共住房等领域在很多国家都是视为社会领域,在这些领域的投资有很多限制,政府是这些领域的投资主体,即社会性投资。但在中国,这些领域在不同的时候都被视为是经济领域,因此在这些社会领域经济政策泛滥。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后,医疗部门率先引入经济政策,医院成为暴富领域。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为了对付危机,就出现了教育的产业化。尽管政府从来没有正式提出教育产业化,但实际上中国的教育从此之后走上了激进的产业化道路。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经济政策导入了另外一个社会性很强的领域,即房地产。改革、发展、稳定,这应当是中国所追求的良性发展道路。但现在的情况是,发展越快,社会越不稳定。为什么?主要原因在于各级政府是通过破坏这些社会领域而追求发展的。在任何国家,如果医院、教育和房地产等具有高度社会性的领域成为暴富的领域,这个社会肯定是不会稳定的。

  但应当指出的,这些社会领域不应当引入经济政策并不是说,这些领域完全排斥市场。在很多国家,市场机制也被应用到这些社会领域,主要原因是为了避免这些公共领域的过度官僚化,提高政府提供社会服务的效率。公共部门的市场机制和经济领域的市场机制应当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必须加以分清楚。

  在社会领域过分市场化的同时经济领域则缺少市场化。经济领域应当充分市场化,应当充分资本主义化。效率、生产力应当是经济领域的主题。但在中国并没有发生,尤其在国有企业领域。西方新自由主义来到中国之后,“走错”了地方。在西方,新自由主义主要发生在经济领域。上世纪八十年代,美国里根总统和英国撒切尔首相期间,他们曾经努力把公共部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进行私有化。不过,他们没有成功,因为他们遇到了民主政治的强烈抵抗。但在中国,新自由主义遇到了国有企业的强大抵抗。直到现在为止,国有企业市场化不足。但是,新自由主义顺利进入社会领域,因为中国社会没有任何抵抗能力。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原来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社会制度自然解体,因为它们已经不适应新环境的需要。这些体制大都是在毛泽东时代建立起来的,符合当时的计划经济模式,在当时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不过,原来的体制很难适应市场经济条件。实际上,市场体制一出现,原先的体制的解体成为不可避免。也需要说明的是,计划经济下的社会制度所能提供的公共服务非常之少,并且在不同社会群体中,这些服务也不是公平分配的。因此,通过社会改革重建这些体制是唯一的选择。但是,改革者不仅对社会建设强调不够,反而容许甚至鼓励社会领域的高度市场化。这就导致了一些列的社会问题。今天我们所体验到的社会问题和缺失社会制度建设有很大的关联。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