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智囊阔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美国“重返亚洲”与亚洲秩序的巨变

http://www.CRNTT.com   2012-09-18 09:45:40  


 
  有西方学者早就注意到,在过去30多年里,中国尽管迅速崛起,但亚洲则维持了和平。这似乎已经在打破国际政治中的“大国政治悲剧”,即新崛起的国家必然挑战现存大国,改变现存秩序。的确,很难想象如果中国的崛起走的是当年德国、日本和苏联的道路,亚洲还能维持和平的局面。亚洲和平更多的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国家的理性选择和互相调适的结果。中国的大战略选择是重经贸、轻军事。

  其实美国本身在中国和亚洲国家之间互相调适过程中,也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因为美国和亚洲国家关系的高度制度化,亚洲国家在考虑发展和中国的关系时,必须考虑到和美国的关系。这就是为什么它们在和中国发展密切的经贸关系的同时,继续发展和深化和美国的战略关系。在经济方面,亚洲各经济体尤其是日本和“四小龙”出口导向的经济体,本来就高度依赖美国和西方市场。但随着美国市场的萎缩和中国市场的扩张,情况有了巨大的变化。这方面和中国政府的政策有些关联,但不是主要的。和美国相比较,唯一不同的是,中国政府可以通过国有企业来推进和亚洲国家的经贸关系。不过,这个不是重要的因素,因为中国的国有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困难重重,在一些方面对中国外交反而是负面的。美国强大的私营部门并不面临这样的问题。

  即使是中国本身,在发展和亚洲国家的关系时也考虑到了美国的因素。中国深知美国和亚洲国家之间的深厚关系,因此并不和美国争抢所谓的“领导权”,一直主张东盟国家的领导地位。中国也并不因为亚洲一些国家和美国的高度战略关系,而拒绝和这些国家发展经贸关系;就是说,中国和这些国家的经贸关系是无条件的。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本身的外交行为也发生了很多的变化,在很多领域,从传统恪守单边主义转向发展多边主义。经济领域,中国已经完全接受了多边主义。即使在敏感的战略领域,中国尽管显得保守,但并不拒绝多边主义,明显表现在南中国海共同行为准则的进展方面。更为重要的是,中国从来没有制定自己版本的“门罗宣言”,就是说要把美国力量挤出亚洲。恰恰相反,中国一直在调整自己,容纳美国在亚洲的存在。在政策话语方面,中国从早期的“和平崛起”(或者“和平发展”)到近来的“新型大国关系”都是为了容纳美国。在安全战略层面,中国也有相当的努力。例如在南中国海问题上,中国近年来已经把“海上航道安全”和对岛礁的“主权争议”区分开来,承认美国等国家在“海上航道安全”方面的利益。

  因此,在很大程度上,美国在亚洲所面临的“威胁”主要不是现实的,而是“认知”上的。也就是说,美国主要是恐惧于中国最终会把其挤出亚洲,从而使得中国实现其自己版本的“门罗宣言”。美国的这种“认知”是如何形成的?这需要深入的研究。很多因素都在发生作用,这里既包括国际关系文献中所说的结构性无政府主义所造成的“安全困境”,也包括不同的意识形态、政治制度和互相信任的缺失等其它因素。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