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智囊阔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 
中评:马英九第二任期两岸及对外政策走向

http://www.CRNTT.com   2012-11-26 00:50:02  


 
          两岸、“驻美”人事安排似另有深意

  从上述形势和政策重心、走向上看,马在进一步构筑其“战略铁三角”,依其制定的政策中心和目标,是马此番人事安排的出发点。至于这些人士的个人特质及其相互配合度等,岛内媒体多有评论,总之是着眼理念一致,贯彻要一条鞭,这里不再赘言。笔者只是想特别提一下马对“陆委会”、“驻美代表”的人事安排的观察。

  马第二任期,两岸关系上可做的部分较为清晰,且在两岸机制、政治互信基本建立的情况下,按部就班去做即可,如果要有所突破,如上文所分析,则关键已不在大陆,而在美国。在台与美国的关系上,除了经贸的提升之外,更有政治互信如何增加的问题。实际上,马的思路仍然是“先经后政”,但此时的“经”和“政”,都有了新的意涵。在“经”的方面,主要在平衡大陆市场的风险,加强台的国际经贸融入,上文有论,这里不再赘述。“政”的部分,新的发展在于,马当局要在“中华民国宪法”架构下将“主权互不承认,治权互不否认”进行机制化,或说要将“治权对等”的局面固定下来,以面对大陆提出的“两岸同属一国”的“一中框架”问题。无论是“经”是“政”,如何处理好这些新意涵,都摆脱不了美国因素,况且美国对台最为在意的不是经贸,而是两岸关系,尤其是政治层面。因此,台美双方的沟通不落实,互信不增加,两岸的政治关系也难解。这就是马的必然逻辑。

  鉴此,笔者看马派金溥聪驻美,极具政治意涵。故后续观察的重点,除了台美经贸关系的提升之外,更值得注意的是,一是美国对马英九大陆政策的更深层瞭解甚至谅解,马将在“中华民国宪法”与回应大陆的“一中框架”上做出怎样的表述,就是台美沟通成果的重要指标,也是后续两岸“和平协定”能否迈出第一步的观察点。二是马当局如何增强在美国亚太军事战略中的地位。金溥聪说,“当美国重返亚太时,台湾与美国的沟通很重要;美日、美韩是连动,台美关系最直接影响台湾与日韩的关系,这是牵一发动全身的国际外交网路”(《金溥聪:新人事并非亲美远中》,台《中国时报》2012年9月21日)。目前来看,在钓鱼岛、南海主权纷争中,马当局明确且坚持不与大陆联手,应该是其主要体现,后续还会有什么作为,值得观察。

  看王郁琦任“陆委会”主委,笔者认为,则主要体现了马有较强的主导两岸关系发展路线、节奏的强烈意志,这表现在几个层次:一是从理念上,破除赖幸瑗的局限,以更畅通精确的贯彻马意志;二是从剩下的任期内的两岸实务上看,两岸关系上的一些后续作为,主要性质不再是开创性的,以王郁琦的法律专长,能胜任马后续“两岸条例”等相关法规的修法任务等类似拾遗补漏、进行完善的细活。其他的后续协商、交流推动,则有机制,有专业人士,有“文化部”,无需多虑。三是着眼于未来,当然是对年轻人的培养,而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也意味着马在为未来其两岸政策路线得以延续提早进行着人事布局;马有离任后在两岸关系上继续发挥作用的意愿。

  此外,从政党政治的角度上讲,鉴于民进党无论在两岸还是在台美关系上,目前受困于“台独”立场、政策,难以超越国民党,这本来对国民党的2016年选举来说就是个利多。但鉴于民进党政策调整尚未完成,且民进党也在不断加强与美沟通,还不断挑拨国民党与美国的关系,马出于谨慎考虑,如果国民党与美关系、与大陆的互信都能更进一步,就更是又一个相互“良性回圈”,以“双重良性回圈”加固2016年国民党赢的情势,完成马的自我历史定位,也应该是马此番人事安排的考虑之一。

  综上,笔者认为,这样的人事布局不能简单看作是马“轻两岸”而“重美国”的结果。将“轻两岸”与“重美国”对立起来看,两岸会产生误会。要看到,马的逻辑首先是出于施政考虑,而非直接针对大陆而来;其次,“重美国”既是马内政、“外交”的必然,也蕴含着他希望进一步突破两岸当下政治僵局的尝试与可能性。退一步讲,以历史经验来看,只要大陆有自信牢牢把握两岸关系、中美关系、中日关系的大方向,马当局坚持“一个中国”的“宪法”架构,美国又能怎么样呢?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