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智囊阔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雷颐:朴槿惠与韩国的“转型正义”

http://www.CRNTT.com   2012-12-01 11:01:54  


 
  韩国舆论普遍认为,朴槿惠此时“代父道歉”很大程度是出于选战的需要。民调显示,在选战中朴槿惠原本遥遥领先,但最近支持率却明显下降,相对于另外两名候选人的优势荡然无存。她先前曾对父亲执政时期公开辩护,是造成支持率下降的主要因素之一。而道歉之余对父亲执政时代背景的强调,仍曲含为其辩护之意。确实,在冷战时期,韩国位居两大阵营对决的前线,国家安全不能不是首要考虑。强调此点,表明她又不想因“道歉”丢掉肯定其父那部分选民的支持。

  无论出于什么考虑,朴槿惠开始正视父亲的“历史问题”,开始向公众道歉,实为不易,均应肯定。

  尽管朴正熙执政期间实现了韩国的经济腾飞,但也造成了巨大的民族伤痛。韩国在经济现代化转型之后,逐步实现了政治现代化转型,虽有阵痛,但并无大规模内战、武装冲突,这种相对平和的成功转型为世人称道,但是,并非没有代价。这个代价就是对过去罪恶的忽视和沉默,对“转型正义”的牺牲。因为在转型过程中如果追究过去执政者的罪恶和责任,很容易造成社会、族群的巨大分裂,引发动荡。为了政权的和平过渡和社会和平转型,过去的恩怨被暂放一旁。这种转型策略避免了暴力和社会大动荡,可以说取得了成功。但是,以“转型正义”为代价的转型,并未治疗旧体制给民族造成的深刻的历史创伤。痂虽结,脓仍在,仍有复发的可能。只有将痂下之脓彻底挤出,只有正视、承认曾经造成的伤害,才可能治愈、抚平民族的创伤。有真相,才有完全、真正的和解。

  或许有人会问,朴正熙遇刺身亡已三十好几年,还有必要追究死者的责任吗?死者为大,确是常人常理。然而政治人物,尤其是身居高位的政治人物,并非“常人”,而是公权力的掌握者,虽然已经故去,其生前造福造祸,其治下的“民众”感受各不相同,因此每个公民都有或褒或贬、品评其功过是非的权利。

  进一步说,对公权力掌握者的认识、评判不仅对普通人来说是公共领域的问题,对其亲人,也不能完全以“私领域”视之。“孝”是东亚传统文化的重要支点之一,“子为父隐”具有“正当性”。但现代政治观念认为,公权力掌握者必须将其置于阳光之下,其亲人的言行亦不例外,尤其是已经或准备从政者,公开自己对曾掌大权的亲人的认识和态度,则完全是公共领域的话题。你要从政,公众必然这样要求你。无论愿意或不愿意,只能面对。

  此时此刻,朴槿惠正面对此情此境。承认父亲的罪过,对她而言,肯定是痛苦的,甚至是残酷的。但她明白,只有这样才能与父亲的罪过切割,在现代政治中,这才是自己从政“合法性”的来源之一。
 
  作者:雷颐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研究员历史学者

  题:朴槿惠与韩国的“转型正义”  来源:华夏时报 2012年12月01日06:25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