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 |
中国企业家“农民式思维”的辉煌与危机 | |
http://www.CRNTT.com 2013-07-04 11:24:15 |
近日,一位事业成功的温州皮鞋店老板对我总结了他的掘金历程。他本来是农民,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中毕业,没有机会继续上高中,种了几年庄稼之后,迫于生计,跟着老乡到城里学卖皮鞋。等到他学会了如何进货、如何与顾客进行价格博弈等经营经验后,自己也开了第一家店,随后又陆续开了很多分店。他最关注别人卖什么品牌,如果发现别人卖什么品牌赚钱,他也会跟着卖某种品牌的皮鞋。 按他的说法,做生意就像种地一样,人家做什么,他也跟着做什么,适当根据自身情况改变一点操作模式,然后反覆按着这种模式做,直到不能赚钱,再按着上述程序换一套新模式。 这位皮鞋店老板的经验,可以说是诸多民营企业野蛮生长的微缩路线图,在他们野蛮生长的历程中,模仿是他们的重要法宝。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是中国经济大转型的时代,在市场的引导下,各种身份的个人,从单位或集体的羁绊中脱离出来,造就了一个企业家不断涌现的新时代。温州是第一批个体户工商执照的发放地。“温州模式”的概念最早呈现在1985年5月12日的解放日报上。当地干部描绘了那个时代温州大转型的情形:“户户办工厂,家家无闲人。”以农民为主体的个体经营和家庭作坊,成为温州后来崛起的起点。 这个转型过程的一个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农民之间互相模仿,创造了产业集聚和空间集聚的扩张效应。或许某种商机的第一个发现者不是农民,但在商机和模式明确之后,农民的学习和模仿效应就会急剧放大,使某种成功的模式得以扩展和延续。 温州模式的重要启示是,一个新的经济模式之所以能自发扩展开来,关键在于这个新模式与已有的经验和模式有类似的结构。只有当新模式与旧模式之间存在某种家族相似或者关联,新模式才更容易被模仿,进而在人群中互相反馈,从而让这个新模式得到扩张。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