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智囊阔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货币空转是概念误导

http://www.CRNTT.com   2013-07-06 10:17:58  


 
  重点在于实体经济

  文章分析,如果说社会融资规模不存在大量的重复统计,那么,如何解释社会融资规模增长率和产出增长率之间的“差”?这个“差”的存在是否一定是坏事?

  至少有这样一些原因可以解释社会融资规模增长率和产出增长率之间的“差”,而这未必是坏事。首先是金融深化,除了持续进行的货币化之外,金融创新也会拉长“货币创造”的链条,或者增加社会融资规模,例如理财产品就是在利率没有市场化的情况下,将原本不会进入金融体系的资金引入。不难看出,这个意义上社会融资规模的上升总体上是件好事,而非坏事。

  此外,由于经济结构的改变,第二产业占比下降,第三产业占比上升。在吸纳同样社会融资规模的情况下,第三产业占比更高的经济体增长更慢,其原因在于第三产业的劳动生产率低于第二产业。这也是发达经济体普遍比新兴经济体增长慢的原因。也就是说,随着经济结构的良化演进,虽然社会融资规模和产出之间的“差”扩大了,但这却不是坏事。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 社会融资规模(信贷规模)增长和实体经济增长的“差”也并非中国独有,美银美林的经济学家陆挺的研究显示,在1989-2004年期间,韩国的名义增长率为11.4%,其年均贷款增长却达到19.2%。在亚洲金融危机后的2000年至今,韩国的贷款和债券融资分别年均增长9.2%和8.3%,但其名义GDP年均增长6.3%。

  当然,这个“差”的存在也有令人担忧的一面。和“货币空转”这样的说法相比,增量资本产出率是一个更科学的指标,大致准确地反映了投资效率。

  那么,现在的问题就是,为什么中国在2009年应对危机的大规模刺激之后,投资效率明显降低了?大量产能过剩、企业盈利能力减弱、负债率上升,更多依靠银行贷款而非自有资金进行投资,恐怕是最令人不安的了。这背后固然有危机后全球经济减缓、中国趋势增长率下台阶的原因,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恐怕在于,国有企业占用了过多资源,但效率低下,“四万亿”刺激计划更进一步恶化了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对比关系,从而降低了整体经济的盈利和增长能力。

  此外,地方融资平台占用了大量金融资源,也是不争的事实。按照IMF的估算,2012年,包括地方融资平台的“广义财政赤字”达到中国GDP的10%。由于和土地买卖有关的资金流动计入投资,但不计入“资本形成”,因此,地方卖地收入占比越高,意味着投资和GDP之间的“差”会越大。

  如果说“四万亿”投资导致的产能过剩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消化,那么,社会融资规模和实体经济增长之间的“差”会持续存在。只有通过痛苦的结构改革、去产能、去杠杆,才能降低“差”的幅度,回到更有效率的增长区间。

  一只不叫的狗

  文章介绍,在中国的经济学家们忙着制造“货币空转”概念和论述“重复计算”的要领时,西方的一群经济学家也在试图分析巨额流动性和实体经济的关系,良好的经济学训练提示给他们的视角是:菲利普斯曲线(描述了失业率和通货膨胀间的关系)。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