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智囊阔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韩咏红:“决不颠覆”底线下的改革

http://www.CRNTT.com   2013-10-15 09:40:31  


 
  事实上,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的“首秀”已阐述了不少。习近平当时向世界宣示了七大领域的改革目标,首先是推进宏观调控、财税、金融、投资领域体制改革,深化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此外,中国还有进一步简政放权;健全科技体制;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保和基本公共服务;加强生态保护;更主动的开放战略;加快实施自贸区战略。

  至此,中国这一轮经改的“重头戏”已然揭蛊:一是中国将改善基本的经济制度(通过打破垄断、利率市场化等方式实现),此外同等重要的是改变政府职能,厘清地方政府与市场的边界,确定政府作为公共服务提供者的职责,是为新一轮经改的“顶层设计”。

  这轮改革政策的设计者,希望借此保证中国今后五年至十年的经济社会平稳发展,当局将改革集中在财税、金融与投资领域,改革对象放在地方政府与机构职能,可谓循序渐进。至于政府与社会之间的边界,官民权力关系的调整,显然不在当局的考虑范围内。

  厘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斩断地方政府插入市场、土地经营、招商引资的手,这方面的改革有望产生重要意义。新世纪以来的房地产盛宴、产能过剩、环境污染、地方债务问题,都与地方政府职能错位有关系。而在另一方面,社会不公、公共服务不均等问题,则与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权不匹配有关。

  有经济观察者大胆猜测,这轮改革还可能会造成“大集权下的大改革”结果。改革后的财税制度不会让地方政府的税收权力上升,反之,中央政府可能接管部分地方政府的多项公共支出职能,在中央政府拥有更多掌控力的同时,精简地方政府并压缩地方开支。

  上述描述如属实——中国如走加强中央、高层主导,在“限制器”内改革的路径,也有可能大有作为。然而,任何改革方案都要与具体指标验证,才能真正体现高层的改革意志,民众的参与也必不可缺。因此,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需要有更多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指标才会更有说服力。例如,如果地方政府的职能转化为提供公共服务,那地方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的表现,就需要有民调、民主评议等公开方式,让民众表达意见。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