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智囊阔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理性繁荣 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

http://www.CRNTT.com   2014-03-17 11:30:37  


 
  文章认为,经济增长向内生性轨道切换,要求我们以经济领域的全面深化改革破除非市场化力量对市场化改革的阻遏,以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和有效需求提高有效经济产出比例。还须以适当预增改革成本为代价,以壮士断臂的决心和勇气,化解经济领域的系统性风险,为理性繁荣清障。经济研究和经济实践早已表明:光靠政府驱动而没有符合要素市场价格规律的驱动,经济难以获得长足发展。再好的经济政策,本身并不构成经济增长的动力,至多是促成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的推手;同样,即便是最有资源配置力的政府,也无法取代市场的作用。如果不能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如果不能约束政府的行为,看起来很好的经济政策最终会成为经济危机的推手。

  如果说,仅仅依靠资本品的投放就能迅速拉动经济增长,那么全世界最不缺资本品的国家当属美国。但美国在前几年深陷经济危机时并没有立即启动一揽子刺激计划以使得经济从衰退泥淖中上岸,其中的重要原因在于,美国经济决策者和市场主体明白:假如没有基于技术创新的驱动,大规模投资只会饮鸩止渴。因此,奥巴马政府近几年着力采取“出口倍增计划”、“制造业回流”乃至强化美元本位等政策,力求恢复美国经济增长,而同时美国政府和企业在技术研发方面的投入丝毫也没放松。

  因此,包括各级各地政府以及其他市场参与主体应当清楚:投资之于经济增长最多只有工具价值,经济学意义上没有所谓的“消费驱动型增长”概念,至于进出口,其实是经济体之间资源禀赋的互换。所谓“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至多只是经济增长的手段而已。从长期来看,中国经济的持续有效增长,本质上并不取决于投资或出口驱动,而取决于知识、信息、研发创新等所引致的技术进步以及人力资本增长等核心内生变量。技术进步的内生化,要求中国加大对研发与人力资本的投资,尽快实现要素价格市场化,提高劳动生产率。

  文章提出,要实现中国经济的理性繁荣,必须扫除阻碍经济增长质量提高的体制性障碍。这就要求最高决策层以前所未有的改革决心与执行力,尽早拿出垄断行业、资源性产品价格等关键领域的改革时间表,破除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非合作性博弈,破除影响力强大的国有经济部门对深层次改革的阻滞,彻底打破目前的权力配置格局,切实保护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行为空间,让政府规制真正成为构建竞争性市场体系的切实保障。在上述关键性问题解决之后,经济运行机制由政府主导向市场决定性作用主导地位的转变以及政府在公共产品供给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的确立,才有现实可能性。而这意味着中国还需以适当预增改革成本为代价,化解经济领域的系统性风险,为理性繁荣清除障碍。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