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智囊阔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何龙:中国教育不缺国学缺常识

http://www.CRNTT.com   2014-04-04 11:54:39  


传统文化果真是治疗当前问题的特效药吗?
  中评社北京4月4日讯/教育部网站近日公布《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指示,今后我国将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中考、高考升学考试中的比重。就此广州羊城晚报昨天登载何龙的文章《中国教育不缺国学缺常识》指出,中国的当务之急是进行基本常识和现代意识教育,让学生知道国以民为本则民以国为家的逻辑关系;知道依靠关系办事是因为社会没有建立契约关系;知道应该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中的“匹夫”上升为公民精神。

  教育部网站近日公布《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纲要”说,今后我国将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中考、高考升学考试中的比重。

  传统文化教育的具体方向是,开展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以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

  “纲要”没有具体说明为什么强调传统文化教育,只是说有些学校以应试教育为导向,偏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灌输,单纯地让学生记忆一定的传统文化知识,相对缺少对传统文化蕴含的民族精神、道德情操、人文涵养的深入挖掘和宣讲。

  按照强调什么就是缺乏什么的“传统习惯”,我们可以推断,教育部大概认为现在民族精神、道德情操和人文涵养的缺失,需要用传统文化来补救。

  传统文化在中国就像中医,遇有社会疾病,人们就想起到传统文化里寻医问药。在许多国人的观念里,法律是西药,可以快速治疗急病大病,而传统文化是中药,可以对“病人”进行调理。

  但在我们的课本和课程里,似乎从来不缺传统文化。我们读古文,既是学习欣赏文言文和古典文学,也是学习传统文化。“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明德格物,立己达人”、“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我们对这些古代名言都耳熟能详。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