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 |
《归来》的文化失忆症 | |
http://www.CRNTT.com 2014-06-13 12:18:40 |
《归来》的文化失忆症” 很多年后,陆焉识依然陪着冯婉瑜按照约定的时间来到火车站,等待右派分子“陆焉识”从大西北归来,陆焉识举着“陆焉识”的牌子,出站口的大门缓缓关闭,这就是张艺谋新片《归来》的结尾。影片之中,“文革”一结束陆焉识马上获释归来,而影片之外,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之交,右派知识分子这一“归来”的文化英雄已经成为伤痕叙述、历史反思的主角。可是,30多年之后,张艺谋重述了另一个“归来”的故事。 谁的归来 这部电影的英文名字是“Coming Home”,也就是“回家”的意思,这比“归来”更加具体地阐释了影片的核心主题,一个被发配到大荒漠劳教的右派分子、一个离家20多年的男人、一个略带沧桑的父亲回家的故事。在这里,“家”有着清晰的所指,这不是陆焉识成长年代的封建血缘大家庭,而是深情等待丈夫归来的妻子和女儿组成的小家庭,是都市中普普通通的现代核心家庭,恐怕再也没有比这样的故事更感人、更充满人情味、更具有文化象征意味了。与七八十年代之交的“归来”故事不同,这部电影并没有结束于丈夫/父亲归来、一家人团聚的时刻,而是把叙述的重点放在了归来之后。影片讲述了陆焉识的两次归来和回家之旅,一次是黑夜暴雨里偷偷摸摸、胆战心惊地溜回家,一次是阳光明媚中正大光明、平反昭雪后的凯旋,可结果都是一样的—陆焉识两次都是失败的归来。如果说“文革”中归来未遂是对那个时代的政治暴力的批判,那么“文革”后的无法归来又意味着什么呢?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