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 | |
中评智库:“革命特质” 形塑民进党行为逻辑 | |
http://www.CRNTT.com 2017-05-30 00:09:04 |
民进党不断追杀国民党,在岛内制造“绿色恐怖”。一般民主社会,选举结束以后就是和解的开始,但民进党执政以后针对国民党的斗争反而更加激烈,急欲除之而后快,以扫清“台独”的“障碍”。首先,猛攻国民党党产问题。陈水扁时期就采取各种方式追杀党产,蔡英文上任后全面掌握行政和立法大权,清查党产的力道更猛,悍然通过了“违法违宪”的“不当党产条例”,对国民党展开“抄家灭族”式的追杀。二是以转型正义为名进行清算。国民党对“白色恐怖”、“戒严”统治多次进行道歉并赔偿,但民进党对此一直揪住不放,当前更试图推动通过“促转条例”对国民党进行司法追杀。这实际上是以转型正义为名煽动仇恨,让国民党一直为过去的错误买单,永远不得翻身。三是在各种组织和群体中排挤国民党势力。民进党对于曾经与国民党关系密切的各种组织,如红十字会、救国团、妇联会、中华文化总会等团体不断刁难和打击,对于支持国民党的军公教群体进行污名化,还违背政党退出校园和媒体的承诺而进入校园、钳制媒体等,极力压缩国民党的空间和势力。可以说,为了打倒和消灭国民党无所不用其极,目前还公然威胁法官、对马英九提起公诉等,形成了极强的“寒蝉效应”。民进党高喊反对威权,但自己根本不讲规则、严重践踏司法,形同在民主制度下进行威权统治。 除了在经济上“脱中”,政治上追杀国民党外,民进党还利用执政权力和资源直接从事各种形式的“台独”活动。民进党虽然顶着“中华民国”的帽子执政,但不断挖“中华民国”的墙角,可谓是“吃中华民国的饭、砸中华民国的锅”。 一是在岛内进行“文化台独”和“去中国化”活动。民进党也认识到“台独”的现实困难,但一直追求民众头脑中的“台独革命”,不断从思想认识上掏空“中华民国”的内涵,培植以“台湾”为核心的“国族认同”。为此,民进党首先从青少年的教育入手,把修改教科书作为重中之重。陈水扁上台后就以“极独”分子杜正胜的“同心圆”理论为指导修改教科书,将台湾史从中国史框架中剥离出来,由地方史摇身一变为“国史”。而在具体的用词上,“我国”就指台湾,而“中国”仅指大陆,“光复”变成了“接收”、“日据”变成“日治”,甚至连“国父”孙中山都成了外国人。这一系列篡改严重消弭了青年学生的“大中国史观”,而使得“台独史观”日益强烈。扁当局还持续推行“正名运动”,在日常生活中去除带有一中意涵的名称、标志和象征等,如官方印制的“中华民国全图”不再包含大陆,“总统府”前加上“台湾”,“中国石油”改为“台湾中油”等,在潜移默化之中将“一边一国”意识灌输给人们。马英九执政后期制定了新的课纲,对“台独史观”和“皇民史观”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拨乱反正。但蔡英文上台后,任用“台独”色彩浓厚的潘文忠和郑丽君为“教育部长”和“文化部长”,立即废止了马英九时期制定的新课纲,继续进行“文化台独”。蔡当局还取消遥寄中山陵、不对大陆学者开放“国史馆”、去除故宫南院兽首等以弱化两岸连结,同时民进党还叫嚣废除“国父遗像”、去除新台币上的“孙中山头像”,废除中山纪念堂等,试图通过“去孙化”、“去蒋化”以进一步“去中国化”。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