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智囊阔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黄锦辉语中评:香港科研界备受鼓舞

http://www.CRNTT.com   2018-05-23 00:36:58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中文大学工程学院副院长黄锦辉(中评社 兰忠伟摄)
 
  十年前,这个问题又有所改良,科技部出台了一项措施,如果香港的院校在内地有一个研究中心,就可以利用中心的名义申请科研项目,正因如此,十年前香港各间大学纷纷在深圳建立研究中心,项目经费可以直达各间大学在深圳设立的研究中心,不过钱还是没有办法“过河”,经费只能在深圳,也就是内地使用,我们香港的科研人员,每天要到深圳工作,其实还是很不方便的。

  我们一直都很烦恼这个问题,直到两年前,中科院院士谭铁牛调任香港,任职中联办副主任,他非常清楚香港科研人员无法申请国家项目,以及科研经费无法“过河”这一情况。后来,我们也有就这一问题进行很多的商谈,其实今天公报中的内容,很多是去年已经在谈的,加上24位两院院士提交给习近平主席的信,才令这些问题得以解决。

  另外,去年和前年国家成立了“人才库”,邀请约400位香港专家参与,如果国家有需要,就会邀请这些专家给予意见。

  中评社:您认为习近平主席为何会在此时亲自作出批示?您刚刚提到国家先给创科界开“绿灯”,这是中央支持香港融入国家发展的重要一步?

  黄锦辉: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是一个目标,可以通过很多方式去实现,推动创新和促进创新只是一个版块,还有很多其它的版块。为什么科技创新版块在近几年最受重视,这其实与“十三五”规划,以及两会中提到的自主创新有关。国家现在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发展,过去中国一直在跟跑,最近十年开始出现并跑的情况,往后的2020-2030年,我们是要领跑的,我们要成为一个科技强国。既然要成为科技强国,我们就不能墨守成规,一直停滞在低端的工业,每一个发达国家和强国都需要自主创新。习近平主席推动香港科技创新发展,并不是仅仅为了港澳融入国家发展,而是根据国家发展的大方向去制定的,只不过推动的这一大方向也有利于两地的融合。

  中评社:国家推动香港与内地加强科技合作,除了解决以往科研经费“过河”的问题,还宣布香港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可直接申请中央财政科技计划,您认为这对香港今后的科技创新发展将带来哪些益处?

  黄锦辉:我举一个例子,香港在医疗科学领域做的不错,我们虽然有一些理论和新的发明、仪器,但是我们没有太多的环境资料。以研究疾病为例,疾病是由某一种细菌引起的,但是香港科学家能获取及分析的主要是香港本地数据,不够全面,内地东北气候寒冷,西北炎热,在不同的气候之下,这两地的病菌生长及传播均与香港截然不同。未来我们要打通“一带一路”,全球各地的人都会来到香港,这就有可能带入一些新型疾病。如果我们现在没能做好研究,我们就没办法在未来进行对抗和处理,或者找到病源,这只是一个案例。

  我十年前到内地时,就提到航天航空以及深海的项目,对香港的科学家而言,是很具备吸引力的,不能够参与是有遗憾的。现在香港科研人员可以参与到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中,其实是很受鼓舞的一件事情。

  从另外一方面看,香港科学家的能力,国家是瞭解的,各界也有目共睹。香港有四所学校全球前50名,这个排位的标准大部分是基于研究能力和研究团队,所以我们的研究能力是国际公认的。另外,我们有十六所国家重点伙伴实验室,有两所国家工程中心,谁去决定将这些机构驻在香港,肯定是由国家层面去决定,这也代表国家清楚香港的科研能力和水准。

  过去的十年,香港科学家反复提出希望参与国家项目,因此国家在香港成立了一些研究中心,想法和意愿是好的,但没有想到的是,研究中心成立后没有研究项目。由于香港人不能申请内地科研项目,也不能和企业合伙研究,所以香港的科研专家能做的事情是有限的。此次国家推动香港与内地加强科技合作后,经费可以“过河”,第一批经费就是拨款到每一间重点实验室,一间一百万,目前已经到位。在此之前,这些重点实验室一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现在,国家先将需要的重点项目在香港发展壮大,相信这是整体的战略和方向。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