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智囊阔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中评智库:十九大方略 推进两岸文化融合发展

http://www.CRNTT.com   2018-05-28 00:11:43  


 
  三、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前景感到无奈、恐惧

  5年23项两岸协议的签署有助于浅碟型的台湾经济逐步脱困、复苏,也给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增添了动力。可至今仍坚持“台独党纲”的民进党并不这样认为,在他们控制的媒体反复强调一个观点:“大陆一步步与台湾建立全面性的‘金钱连结’关系。‘金钱连结’比虚幻的民族情感更有影响力,像狗链一样套着台湾,使得台湾不自觉的被他牵着走。”这种不断以恐吓为手段,反复向善良民众灌输“恐陆”、“恐共”思想,以求在台湾社会这块特殊的土壤中不断播下“反中”、“仇中”的种子。对此曾任台湾“文化部长”龙应台在回答媒体专访时认为,“台湾虽已在1987年‘解严’,但很深层的部分还没有‘解严’”;“台湾社会如果走到连在十字路口看到红灯,都会怀疑红灯是假的,还谈什么方向、目标”?

  对前景深感恐惧,终日忧心忡忡,这种病得不轻的“忧郁症”总得寻找“排忧处”、“泄愤口”。自认为比大陆“棋高一着”、占得优势的文化,自然成了“忧郁症”病患退守的惟一防线。无事生非、来势汹汹地引爆文化冲突,可谓一箭双雕:既可以给大陆一点颜色看看,减缓两岸列车前进的速率;又可以守住上层建筑最后的精神堡垒,以防文化渐渐“被全面中国化”。

  融合发展是两岸文化交往的理想境界

  两岸的各项交流包罗万象、丰富多彩,主要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交流,但在这些交流中,毋庸置疑,文化交流总是先行一步,始终充当着开路先锋的重要角色。上世纪80年代后期,尽管两岸在政治、经济、军事等诸方面根本无法交集、来往、对话、交流,但包括教育、科学、卫生、宗教、文学、体育、戏剧、绘画、书法、影视、新闻、出版等在内的文化领域,因为双方找到了最大公约数——中华文化,共同以中华文化为内涵、为底蕴,形成了双方认同的交流的基础、空间。所以完全可以这样说,两岸交流是从文化交流为起端,为源头,寻找双方的共同点是从文化交流开始;要想解决两岸的各种不同点、矛盾点,从文化交流出发不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捷径。

  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事物的发展轨迹要想归结为具有共性,又颇具个性的不同发展阶段,一般必须符合三个条件:一、活动相继出现的顺序必须是固定不变的。有先后顺序,不能跳越或颠倒。二、每一阶段都有其自身固有的结构特征。三、整体结构是连续整合的,其发展则是一个连续构造的过程,每一阶段都是前面阶段的延伸,是在新水准上对前面阶段进行改组而形成的一个新系统。

  以此理论为准绳,按两岸文化交往的成熟度、广泛性、默契度、参与度、效应度,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近程阶段(或称为交流阶段);中程阶段(或称为成熟阶段);远程阶段(或称为融合阶段)。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