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 |
中评智库:“汪辜会谈”的历史地位与影响 | |
http://www.CRNTT.com 2018-09-01 00:18:50 |
这时的台湾正受到“民主化与本土化”的强烈冲击,国民党的“正统”统治面临严重挑战。蒋经国进退维艰,继续坚持“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三不政策,显然是开历史倒车,宣布开放“戒严”,开放“党禁”,开放“探亲”……,又有巨大风险,会被大陆“统一”,或沦于“台独”。但他看到了大陆“改革开放”已初见成效,让他看到未来,不如也顺应改革开放,让两岸民众自决。所以他作出了明智选择——开放党禁、解除戒严、让老兵探亲……,结束了两岸互不往来历史,从此诞生了两岸关系有了探亲、通邮、通婚、通商……。从1988年始,至今恰好三十年。可以说“改革开放”推动了两岸关系。 二、“汪辜会谈”催生了“九二共识” 两岸有了交流交往,也衍生了许多新问题,如婚姻纠纷,海上走私,渔业纠纷,以及怎么共同推动科技文化交流、经济交流、能源开发……,怎么实现全面“三通”(通邮、通航、通商)等问题。于是台湾率先成立了半官方机构——“海峡两岸交流基金会”(简称“海基会”),大陆相应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简称“海协会”),来处理两岸关系问题。“海基会”董事长为辜振甫,“海协会”会长为汪道涵。“两会”在这两位老人带领下,开始了互动,终于在1992年4月27-29日在新加坡举行了第一次历史性会谈,这就是震惊中外的“汪辜会谈”,宣告了两岸分隔了四十三年后,又重聚在一起了。 第一次“汪辜会谈”达成了许多共识,签署了四个协议,使两岸关系纳入了法制化框架。自此之后,有了第二次“汪辜会谈”;乃至有了从半官方到了官方接触,即2014年台湾陆委会与大陆国台办的正式会面;直到2015年两岸最高领导人的直接见面,即新加坡的“习马会”(习近平与马英九的会面)。而“两会”也从最初达成“四项协议”到“二十三项协议”。全世界都知道,两岸中国人开始自己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至今恰好又过去了二十五年。 1992年的“汪辜会谈”,人称两岸“破冰之旅”,这次会谈没有讨论“一个中国”的政治定位问题,也没有讨论主权、治权问题,而是只讨论了怎么促进“三通”的功能性事务性问题。因为1992年两岸不存在对“一个中国”歧见,当时台湾刚刚成立了“国统会”,制定了“国统纲领”,将两岸关系定位为一个中国下的两个地区,即大陆地区与金澎台马地区,“一国两区”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反对“台独”,共同追求“统一”。“汪辜会谈”正是在这样时代背景下的产物。所以“两会”仅仅以口头方式表述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都承认自己是中国的一部分,均追求统一,感到这样的共识连写下来的必要都没有,这是每天接触的现实,这就是后来所称的“九二共识”。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