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智囊阔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中评智库:科技“温战” 与中美博弈

http://www.CRNTT.com   2023-08-09 00:16:49  


 
  而对于美国半导体行业来说,放弃中国市场则意味着规模经济和研发支出的减少,甚至于在全球技术供应链整个网络中的核心地位降低。与中国市场完全“脱钩”将导致美国工业损失540亿美元至1240亿美元的产出,也可能负面影响美国国内超过10万个工作岗位、120亿美元研发支出。

  另一方面是美国会加强“斗”的手段和力度。不“破”不代表着美国不会继续加压,反而是美国逐渐对中国的“太极拳”有了越来越多的瞭解,固执地认为想要根本改变中国的行为模式只有通过进一步增强自己、打压对方。按照沙利文所说,美国的重点在于“去风险化和多元化”。沙利文认为,今天的中国继续对传统工业部门及清洁能源、数字基础设施和先进生物技术等未来关键行业提供大规模补贴。而美国不仅失去了制造业,还削弱了在关键技术方面的竞争力。因此,中美之间的经济脱钩虽然不是必然的,但是更加激烈的经贸斗争将是必然的。

  一是美国会继续加强对中国的打压和制裁手段。包括特定领域增加关税、部分货品出口管制、实行产业链回迁或友岸外包策略。一直以来,美国坚持认为中美贸易存在不平衡问题,而这种不平衡实际的原因是两国产业结构互补所形成的,也是全球化几十年的进程及全球化时代产业链分工所决定的,如果美国想解决所谓的贸易不平衡问题,必将一定程度上开始逆全球化的进程,而最终中美贸易摩擦也将会是一场持久战。目前美国主要有三种行政手段和立法手段对与中国的经贸关系进行塑形。首先是对部分中国进口商品征收高额关税,以抑制中国的出口和贸易顺差。这些关税征收范围涉及多个领域,包括钢铁、铝、电子产品等。其次是实行产业链回迁政策。为了降低对中国的依赖,美国政府也鼓励美国企业将生产和供应链从中国迁回美国,以保护美国就业和产业。与此对应的还有友岸外包策略。在一些情况下,美国政府也鼓励美国企业将生产和供应链转移到盟友或合作伙伴国家,以避免对中国的依赖。

  二是在美国和国际范围内打压中国企业。面对一些在国际市场快速崛起的中国企业,尤其是大型科技企业和平台企业,美国也正在采取针对性的手段分别打击。其中最著名的像是前几年的华为和现在的TikTok及Teum。对于部分对华鹰派来说,中国的经济威胁已经从传统硬实力和价值观威胁的层面演变为在资本主义市场中的商业竞争威胁,因此,他们不只关注经贸领域的得失,也关注市场商业领域中国企业的竞争力。随着中美竞争的加剧,美国和一些欧洲市场逐渐对中国企业筑起高墙,中国企业也面临着一种新的政治风险。这种新的融合型政治风险,融合了传统的数据治理争议、国家安全风险、国家竞争考虑、价值观分歧等多种新型政治风险,对在美的中国企业产生一种不可控的地缘政治风险。而这种风险,却又不是企业和纯商业层面可以化解的,而是和一个总体的中美竞争背景息息相关。因此,企业家更需要具备长期在这种不好的、倒退的国际环境和中美关系中生存和发展的能力。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