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智囊阔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中评智库:台湾选举的若干规律探讨

http://www.CRNTT.com   2023-11-04 00:02:19  


 
  从美国介入台湾“大选”的历史来看,除了个别突发性事件导致意外发生之外,台湾“大选”结果确实基本上符合美国的预期。美国允许李登辉“访美”并派航母打击群反制中国大陆的军演威慑,直接促成了李登辉1996年当选;2000年“大选”前几天,美方松口表示“不反对陈水扁当选”,成为民进党上台执政的临门一脚;2008年“大选”前,美国高级官员不仅对陈水扁“入联公投”多次明确表达反对态度,曾任美国“在台协会”台北办事处处长的包道格还在“大选”前一天为马英九绿卡问题“解套”,结果民进党候选人谢长廷以大比分输给了马英九;2011年9月蔡英文赴美“面试”时,白宫官员以匿名方式对外声称“她让我们明确怀疑她是否有意愿和能力维持近年来区域所享有的稳定的两岸关系”,相当于判定蔡不是美国的“意中人”,次年选举蔡失利;在台湾2016年“大选”中,美方尽量展现“中立姿态”,在蔡英文和朱立伦分别访美时也提供了“同等的接待规格”,但从始至终没有对蔡英文表露不信任的倾向,蔡英文最终也如愿当选。特朗普政府上台后,美调整对华政策,全面开打“台湾牌”,提升美台实质关系尤其是军事安全关系,支持蔡执政地位。与此同时,美通过民间渠道对韩国瑜阵营抛出五大“考题”,迫使韩取消选前访美行程;藉“王立强假间谍案”等炒作韩国瑜接受大陆政治捐助、大陆“用假新闻影响台湾选举”等,实际上表明了挺蔡弃韩的态度,最终蔡英文以高于对手近20%的得票率获得连任。只有2004年台湾“大选”是一个特例:陈水扁在首个任期先后抛出“一边一国论”、“公投绑大选”等挑衅性议题,引发美国政府的不安和多次正式警告。台湾“大选”前一段时间,时任美总统布什亲自对来访的中国总理温家宝表示:“最近从台湾传出一些试图改变现状的信息,令人不安,美方不赞成。我们反对单方面试图改变台湾现状的做法。”⑮但由于“大选”前一天发生离奇的枪击案,陈水扁最终以0.228%的极微优势胜出。

  由此视之,美国介入台湾“大选”的重要目的之一在于促使“中意”的候选人当选,不合美国意图的人失利,与此同时,藉此增强和检验对台湾政坛和社会的影响力。美国介入和干预台湾“大选”的成效,反映了美国对台湾政治的控制及影响程度比较高。从台湾候选人的角度来看,美国的支持一定会有加分作用,但一般情况下并非胜选的主要原因;美国有时候不持明显特定立场,但会通过相关表态规制各候选人政见向美国期待的方向靠拢;美国反对谁,谁就基本上选不上。

   五、结 语

  以上四条规律是在台湾政治选举尤其是“大选”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并凸显出来的,只要台湾选举政治的内外环境未发生结构性的变化,这些规律就具有相当的稳定性。但要看到,彻底解决台湾问题的历史必然性,决定了台湾“大选”的这些规律只是阶段性规律。一方面,随着大陆综合实力的持续提升和两岸融合发展的深化,两岸和平统一越深入人心,台湾选民就越倾向于选出赞同两岸和平统一的台湾地区领导人;另一方面,祖国统一进程推进到一定阶段,无论是台湾各主要政党还是台湾选民都必须在“统”与“拒统”之间做出选择。当前,既要认识到“无论何党何派在台湾掌权,都无法改变两岸关系向前发展的总体趋势和祖国统一的历史大势”⑯,也要跳出台湾地区选举的思维桎梏,从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牢牢把握两岸关系的主动权主导权,促使台海力量对比和战略态势持续向大陆倾斜,为彻底解决台湾问题创造更充分的条件。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