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社论 】 【打 印
香港的大学政策应配合双语发展

http://www.CRNTT.com   2009-02-04 10:55:15  


香港教育的缺失有明显人为因素,对当年的错误不能轻易遮过。
  中评社香港2月4日讯/香港立法会议员梁美芬几天在《文汇报》发表文章,她针对香港政府着手纠正十年前在教育制度上铸成的错误,认为“微调成败在于细节”,并强调“大学政策应配合双语发展”。文章内容如下:

  笔者认为,微调政策要成功,必须细心关注微调对学校带来的改变,要关心学生和老师,为双语教学所需的材料资源提供配套,政府在这方面必须考虑得无微不至,从钱、从人力、从科技等多方面都应该提供支援,这方面的钱若用得其所,立法会必然支持。 

  十年前,香港政府在教育制度推行“大跃进”,严格一刀切推行母语教育政策,令很多学校都吃不消。 

  我认为现时政府实事求是,矫正十年前的错误,用渐进式的方式改动语言政策,是应该支持的。但这次微调能否成功,实看细节。根据政府建议,微调政策对于学校采用何种语言为主要教学语言,仍有多项限制(如:百分之廿五学生必须以英语授课的规定)。笔者认为,这不是最重要的,政府若希望微调政策成功,必须细心关顾微调对学校带来的改变,所谓关顾,就是关心与照顾;关心,就是要关心学生和老师,为双语教学所需的材料资源提供配套,政府在这方面必须考虑得无微不至,从钱、从人力、从科技等多方面都应该提供支援,这方面的钱若用得其所,立法会必然支持。 

  第二,若要微调政策成功,政府必须推行校本原则;政府实不需规限哪间学校是百分之廿五或五十,以英语作为教学语言,让他们自由发展便是最佳政策。笔者亦是教育工作者,学校有教无类,老师必须对学生发展作出悉心照顾,若有学生真的无法以全英文为教学语言,学校和家长亦应实事求是,不能勉强这些小孩,大家应该明白,教育孩子不能揠苗助长,以免扼杀孩子理解力,教育工作者必能明白此道理,不会乱来。 

  过去,有不少传统名校学生家长,最后决定为孩子转往更适合的学校学习,这并不表示孩子一定追不上,而因为明事理的家长关心的是,孩子是否适合该种教学方式或语言学习。笔者一直相信,只要学懂新知识,运用灵活,能掌握有效语言沟通能力,才是孩子必须学习的要诀。 

            大学政策应配合双语发展 

  现时香港的大学收生无不强调英语水平,有些学科毕业前必需考核英语水平,如果英语测试不到优秀水平,学生就取不到学位。能够考进香港的大学的学生,中文可以不好,但英文绝不可以差,在这种政策底下,试问又有哪个家长愿意孩子只是以母语接受教学呢? 

  在60年代开始,香港的中文大学强调双语教学,建校宗旨为“中国人的大学”,因此,他们的大学教授能以中英文双语出卷,学生亦可以选择以中文或英文作答,完全不会因为作答语言影响他们最后的学位成绩;而入学的要求,是必须中英数优良的学生才可以考入中文大学,因此,传统的英中学生,如果中文程度不够好,也不能考入该校,传统的中文中学学生,如果英文不达标,亦不能够进入中文大学。我认为,当时中文大学这个政策,正是鼓励中文中学,特别是一些优秀的中文中学,培养优秀的人才,例如:金文泰、培正等校,许多学生都在中文大学表现出色,今日亦能成为社会领袖。 

  笔者是英文中学出身的,所读的亦算是传统英中名校,对于中文中学毕业生入中大亦非常钦佩。不过,今天的中文大学语言政策改变了,我们许多旧生都认为中文大学所谓的“中国人大学”已经名存实亡,他们越来越多学系,包括新成立的法学院,亦都只是全英,只追随英式的教学方式,而无将他们的优势,将一间双语大学的传统发挥出来。 

             资源拨配重双语 

  笔者呼吁家长及老师不要揠苗助长,政府应下定决心,拨配资源给小学、中学及大学的教学人才和学生,让他们接受充分的双语训练。政府已开始推行政策培养香港学生在祖国学习普通话,是十分正确的。在此之上,笔者建议政府亦应该拨配资源,至少每年拨一亿元,派遣政府资助学校的学生,到英语为母语的国家体验三个星期至三个月不等,接受培训;让小朋友培育对英语的兴趣,学成回来,他们定必大有裨益,互相熏陶。香港的下一代在灵活掌握双语运用的能力下,在世界及祖国的竞争力定必名列前茅。 

  在新的一年,笔者衷心希望是次所谓微调的教育政策,能得以落实和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