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社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数千亿信贷资金流入股市风险堪忧

http://www.CRNTT.com   2009-03-01 12:42:50  


 
  从今年股市的表现看,自2008年最后一个交易日收盘1820点算起,至2月17日本轮最高2402点,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上证综指涨幅超过30%。尤其是春节后的十几个交易日,上证综指涨幅超过20%。考虑到今年宏观经济数据幷不妙,上市公司业绩预报不太乐观,这种表现就很怪异。看看国际市场,美国道琼斯工业指数在奥巴马上台后屡屡以破新低考验着这位新科总统。而中国的A股在实体经济没有任何数据支撑的背景下,走出了独立的强劲行情。实在看不懂,个中原因的确耐人寻味。 

  在银监会和有关部门调查信贷资金流入股市的传闻影响下,A股现出原形:2月18日,上证综指大跌109.58点,跌幅为4.72%,创下年内最大单日跌幅。如果说18日的下跌有心理恐慌因素的话,在银监会主席刘明康上周表示要防止股市风险向银行传递和央行连续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回收近1300亿的流动性之后,A股的走法基本证明,的确是数千亿信贷资金导致了本轮行情:从2月24日到27日,上证指数四连阴,特别是26日和27日连续两天大盘暴跌,数百只个股跌停——在政策面没有任何利空的情况下,这只能说明流入股市的信贷资金在严查的风声下,开始了加速撤离的步伐。至此,我们完全可以判断:本轮行情的真面目可以揭开了,不过是宽松的货币政策下大量信贷资金助推的结果。 

  当然我们可以问,为什么有关部门不能未雨绸缪,严控信贷资金流入股市,而每一次总在信贷资金血洗股市一番后才出来表示要彻查呢?考虑到我们特定的行政语境和其间复杂的利益博弈,特别是,考虑到银行幷未完全独立和其承担的“政策性”放款使命,这种追问只具有象征意义。而且,除了体制性的因素之外,A股在信贷资金刺激下走出的这轮行情,其实说明,在实体经济本身依然处于探底阶段的情形下,放宽信贷的唯一结果是,无处可投的资金只能流入股市空转,对经济复苏幷无多大益处。 

  我们估计,在中央财政2009年吃紧、地方财政依靠土地生存的好时光难再的情况下,“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中的大部分项目的推动,恐怕要依靠银行。据业界估计,银行信贷资金在地方政府的配套资金里所占投资比例可能高达三分之二。这起码可能引发三大风险:其一,因信贷宽松,部分资金可能因为与项目周期不匹配而有机会流入股市空转,人为推高股市,引发金融风险;其二,银行出于配合国家政策放松对项目本身的审核,极有可能形成新的大量坏账;其三,尽管货币政策宽松,但1月份的这种增速不可能持续,如果项目本身引发银行风险,中央无疑又将收紧银根,这意味着将形成很多“半拉子”工程,最终还是银行买单;一旦形成恶性循环,大面积银行坏账卷土重来的可能会大大增加。 

  宽松的货币政策某种程度上意味着可能引发诸多风险,在中国宏观调控历史上,这是有教训的。弗里德曼在《美国货币史》中认为1929年的大萧条是货币政策失败的结果,这一结论令人深思。不可否认,在史无前例的危机面前,金融的确应支持实体经济复苏,但这幷不意味着在银行信贷方面可以搞“大跃进”,可以不顾风险地照顾一切融资需求。如果我们不对信贷项目予以控制,幷有效监控出笼的货币,则不能排除引发弗里德曼所言的“货币的祸害”的恶果。 

 


 【 第1页 第2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