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社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 
中国人在台成禁忌话题 两岸需认同

http://www.CRNTT.com   2009-09-10 00:24:58  


杨开煌
 
  杨开煌:认同问题是两岸的核心问题

  亚中兄成立两岸统合学会希望以民间的力量,推动两岸的统合,在当前台湾的政治生态而言,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工作,不过也正因为这是一种迎难而上的工作,所以更看出亚中兄的执着和毅力,今天两岸统合学会的第一次公开的学术活动,就选择了“两岸认同”议题,作为第一个探究的课题,可以是当前两岸关系中最关键的问题。 

  认同议题就是我是谁的问题,此一问题大致源自两大部份:一部份是先天的,如肤色、血统、基因等;一部份是得自教育,如中国人,日本人,韩国人等。透过认同来区别人、我,单独的我是最基本的认同,之后由我而层层放大出去,所以认同可以是重迭的,多层次的。

  民族和国家的认同是在近代国家成立的过程中和国家成立之后,经由社会化的管道建构起来的。当认同被建构之后,反过来就成为构成民族或国家的情感因素。 

  在两岸之间,原本一直同一民族——中华民族,同一国家——中国,清政府于1895年战败之后,被迫把台湾割让给日本,自此之后,两岸之间的认同出现了同民族不同国家的矛盾。1945中国抗战胜利台湾光复,对台湾而言,民族或国家的认同重新整合,可惜随后的国共内战,使得1949年两岸隔海而治,台湾的认同又再次陷入同民族不同“国家”的落差之中。换言之,台湾人民在身份上在短短的四年之内频频更替,加上早期国民党统治的不愉快经验,所以提供部份台湾人民在认同问题,不同思考的根源。 

  认同对两岸关系之影响 

  李登辉和民进党掌权期间,更进一步透过民意调查来教育台湾民众将自己的中国认同与台湾认同分裂而且对立,最终变成绝对互斥的选项,为两岸人民的情感埋下仇恨的因素,使得在台湾对任何改善两岸关系的政策、作为和人士,都被认定是“反台湾亲中国”的作法,十余年来在台湾成为主流的、制式的思考模式和认知系统。对两岸关系而言,台湾大众这种认同成为两岸关系真正改善的潜在杀手,为害至深,所以从认同的角度入手探讨两岸关系可以说是直指核心的探讨,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

  第一,重回民族认同是两岸互信的基础。如果民族认同的问题不解决,两岸就没有什么互信的基础,则再怎么互动只是尔虞我诈地虚与委蛇而已;没有什么互信的两岸只以利益为导向,只要利益不能满足,什么都可以抛弃的。 

  第二,中国认同是两岸关系稳定的基础。如果两岸不是中国认同,则根本不会有两岸关系,则围绕两岸关系的所有衡突、矛盾的性质就完全不同;以往双方政权敌对,但因为都认同是中国人,所以双方可以在民族认同的基础上耐心解决,以时间消化恩怨;如今面对两岸新的契机,中国认同同样是台湾争取时间,大陆耐心面对的基础,所以说中国认同是两岸关系稳定的基础。

  第三,认同的转变是两岸关系质变的基础。如果没有认同,那么永远在量上面积累,不会有质变。新加坡和大陆永远不可能变成一个国家。那么台湾和大陆过去在认同上有些积累,但近年以来,几乎毁之殆尽,所以经贸两岸之后的下一步应该将眼光投入认同两岸方面,也就是胡六点所谓说的文化、教育的交流,青年和一般人民的交流。

  国民党的政策论述陷入巨大矛盾 

  当前国民党的大陆政策看似一帆风顺,但由于没有认清认同的重要性,所以国民党就没有在认同的议题上建立自己的主体性,长期来看,国民党的大陆政策必然陷入困境。这个困境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首先是由于认同的矛盾,陷入政策论述上的巨大矛盾。这个矛盾表现为“经济政策跟北京要”,在政治论述上是跟着民进党走。因此,国民党第一个问题就是没有建立起可以跟民进党对抗的主体论述,也就是没有建立起跟民进党对抗的认同观。 

  其次目前处理两岸关系的心态困境,此一困境又分为三种:

  第一个问题是,用封闭的心态谈开放的政策。所谓封闭的心态就是什么都以台湾为中心,因为台湾小,因为台湾弱,所以大陆什么都要让给台湾,好像大陆所有的政策都要为了台湾。这种看不见的心理封闭建立起来之后,把爱台湾和对台湾的认同,当作看问题的基础,无法开放。因此,台湾越要越多,但当所要的东西要不到的时候,就生气。 

  第二个问题是,用对抗的心态谈合作。对于大陆的一些对台政策,民进党怀疑是统战,蓝营里面也有人跟着附和。比如,一个中国本来是国民党很坚持的,现在连中国人都变成妖魔的东西,都不再敢公开讲。用对抗的心态来讨论两岸的合作,不可能走得很远。 

  第三个问题是,用敌对的心态谈和平。虽然台湾已经“终止动员戡乱”,但还老是觉得大陆什么都针对台湾,比如两岸的军备竞赛,台湾怎么跟大陆竞赛?如果敌对的心态未解除,要谈敌意的消失是很可笑的,台湾想借着和平协定来创造两岸的和平是不切实际的。

  其次是战略困境带出战术的困境:台湾是一个选举的社会,任何一个掌权只有4~8年的时间,在台湾这样一个文官中立制度尚不成熟,市民社会仍在发展的社会中,掌权者很难有立根基,建宏业的心态来执政,一则不易建效就可能败选,二则未来继任不论是否同党,都不会“萧规曹随”,成就他人,两岸政策更是如此,所以马政府缺乏战略思考是可以理解,但是政党是有机会可能长期执政的,但是目前我们看不到中国国民党两岸政策的积极规划,这就是不可思议之事,国民党常说要跟着民意,但是一个没有自己理想的政党如何能汇集民意,所以国民党的胜利就只能建立在对手的错误,或对手的虚弱之上,在两岸关系中“认同”就是一面旗帜,一条道路,有了自己的理想,才能根据民意制订确实可行的战术和政策,否则只能是群众的尾巴,失去政党的特征,失去政党存在的价值。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