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社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世界经济靠什么最终避免了大萧条

http://www.CRNTT.com   2009-09-13 10:28:23  


 
  更重要的是,这段时期的货币政策仍受到大萧条之前的反过热和反通胀思路的束缚,犹豫而保守,反覆而矛盾。纽联储曾坚持以自己的账户购买了一定规模的国债,但由于受到了美联储和其他储备银行的抵制,而救市行动被迫终止。美联储仅把目光盯在银行系统的流动性上,多数联储官员认为,市场上有足够的资金,不需要投放更多货币,为审慎起见,货币政策应保留余地。美联储固然购买了一些国债,并下调了利率和贴现率,但事实上却允许了货币存量大幅度下降,这部分是银行大面积破产的结果。

  在这次危机中,世人明显感受到了理念的转变。各方都认识到,仅从名义利率等常规指标定义市场流动性状况,会出现一定偏差,因为即便名义利率不高,但通货紧缩会使得实际利率高企。有时候,市场短期国债利率甚至为负,这反映的是市场恐慌和信贷紧缩,而不是流动性充裕。同样,大萧条时期商业银行较高的超额准备金率,也不意味着市场不缺资金。在危机救助中,全球央行不仅向银行系统大规模注入流动性,还通过购买国债等手段激活债券市场。

  很多人会争辩,央行和监管机构本身也应对这场危机负责。摩根斯坦利的罗奇旗帜鲜明反对伯南克连任,他认为伯南克的确成功地处理了金融危机,但他本人也是促成这场危机的重要推手。在房地产泡沫化时期,伯南克和格林斯潘一起力主推行低利率政策。事后来看,危机前的货币政策的确可圈可点。但危机前很少有经济学家成功预见到了金融危机,中央银行家只是他们中的一个群体。

  在这场金融危机中,新兴经济体成了全球经济的稳定器而不是放大器。有种观点认为,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储蓄过剩,中国和苏东国家融入了全球化,加剧了全球经济失衡,并使得长期利率保持在低位,进而刺激了资产价格的泡沫化。但就本质上而言,全球化带来的是全球化红利,这在危机前后均是如此。在这次危机中,正是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崛起才避免了全球经济更大幅度的收缩,并对全球贸易构成了支撑。包括中国在内的国家政策的率先出手并发挥效用,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新兴经济体的率先复苏不仅提振了复苏信心,还带来了真实的进口需求,全球经济由此也避免陷入保护主义的漩涡。

  可以说,我们与大萧条擦肩而过,首先得益于人类知识的积累以及政策执行力的提升。纽联储行长盖特纳升任美国财长,伯南克成功获得连任,不仅是政治平衡的结果,也是对其政策成效的肯定。这让我们相信,成功的政策的确能有效地降低经济危机的痛苦。此外,还得益于以新兴市场经济体崛起为代表的全球化时代。在这个被称为扁平化的时代,新兴市场经济体也将在未来继续领先增长。金融危机凸显了隐藏在黄金盔甲下的人性弱点。危机还会如影相随。值得欣慰的是,我们看上去具备了避免出现大萧条式崩溃的要素。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