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社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从“世界工厂”到“世界市场”

http://www.CRNTT.com   2010-01-22 10:37:12  


中国要尽量提高经济增长率,实现“世界经济发展中心”由西到东的转移,同时使人、物、财流向亚洲,形成以中国市场为中心的亚洲共同市场
  中评社北京1月22日讯/《中国青年》杂志最近一期登载评论员柯隆的文章“从‘世界工厂’到‘世界市场’”,文章表示,“中国经济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在‘制造业大国’的基础上进一步成为‘服务业大国’。就是说,有必要进行从‘世界工厂’到‘世界市场’的结构转换。”其内容如下:

  坚持实行“渐进主义”改革是中国经济取得巨大发展的关键。对战后日本“比较优势模式”进行改良的“中国式发展模式”在追赶阶段效果良好。如今,中国经济正处于深化改革的转折点。中国经济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从“制造业大国”成为“服务业大国”,从“世界工厂”变为“世界市场”。

  中国国内生产毛额(GDP)2010年将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之前,世界经济遭遇了金融危机,正处于触底状态。相比之下,只有中国经济从2009年第一季度同比增长6.1%提高到第二季度同比增长7.9%,呈现出复苏征兆,大有成为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经济“台风眼”的势头。

  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仅仅几十年时间,中国经济何以能取得如此大的发展呢?回顾迄今为止的改革历程,虽然中间有过波折,但中国坚持实行“渐进主义”改革,所以中国经济能顺利追赶上来。

  为了弄清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要先从人(人才)、物(资源)、财(财力)这三个方面来观察。就是说,在计划经济中政府的职能是进行资源配置,而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则在资源配置中发挥重要作用。

  如果将经济比作人体的话,经济中的人即人力资源相当于头,物是躯体,财是血液。我们从这三个切入点来看中国经济。

  为使人力资源配置合理,必须实现价格自由化。人的“价格”是薪金。通过改革放宽薪金控制,现在大部分企业实行了能力薪金机制。其结果是,人力资源配置比实际改革前合理多了。

  物价控制也大大放宽了。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调查,中国97%的物价实现了自由化。与改革前相比,物的配置也大幅实现了合理化。

  问题是财的配置。从结论上讲,金融中介机能还不那么合理,这是因为,货币价格即利息的自由化远未实现。政府推迟实现利息自由化,是为了保护国有银行和国有企业。

  从以上三个切入点看,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结果,实现了长达3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然而,由于血液循环不稳定,增长率的变动还比较大。

  中国内部曾发生了激烈的对立和争论。然而,邓小平发出“发展才是硬道理”的号令,结束了所有的争论,确立了开放市场与引进外资相结合的经济发展战略。

  直至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经济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因此,促进投资、拉动经济发展是必然趋势。通过引进外资并使之承担出口义务,以此保持了外汇平衡,而且促进了出口,赚取了外汇。中国用赚取的外汇从发达国家购买了先进设备和技术。

  在这种经济发展模式中,投资和出口是拉动经济发展的引擎。对处于追赶阶段的中国经济来说,对战后日本实施的以投资与出口为支柱的“比较优势模式”进行了改良的中国式发展模式产生了相当大的效果。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