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社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维持现状为改变 两岸共同决定何处去

http://www.CRNTT.com   2010-02-22 00:39:26  


 
  “一国两制”是维持现状的条件和保障

  由于现代化建设对于中国国家利益的极端重要性,邓小平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这一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也就是说,大陆方面选择和平统一,并不是担心武力解决不了问题,也不是怕什么人,而是不希望因此影响现代化建设的大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确实也体现了大陆方面对台湾民众的善意,但不能由此认为大陆方面已经没有了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决心和勇气,更不是不具备武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是不愿意作出选择。假如出现不得已的情况,比如说出现了《反分裂国家法》所宣示的情况,大陆方面将会采取断然行动。问题在于,“一国两制”不仅仅消除了战争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更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开辟了新的道路。因而,“一国两制”理所当然地成了维持两岸关系现状政策的理论和政策基础。

  第一,“一国两制”排除了战争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一国两制”理论是对中国传统政治思维的一次革命。中国古代有一个“汉贼不两立”的传统观念,认为一个人或者一个家族一旦被认为赋予了“天命”,那么这种“天命”就是独一无二的,确立和维护“天命”的唯一办法是你死我活的战争。而实际上,所谓的“天命”只是传统小农社会中某个小圈子、某个族群的私利而已,基本上与大多数民众无关。在中国现代史上,蒋介石是这种传统政治思维的代表者。1946-47年,尽管出现了国共合作建国的历史性机遇,当时毛泽东已经考虑准备把中共中央机关从延安搬到淮阴去(他跟张治中说,南京太热,淮阴会凉快一些),但蒋介石以为有能力消灭共产党,他撕毁了停战协议,发动了内战。1949年,当内战基本定局的时候,蒋介石又拒绝了共产党的“和平协议”,实际上也是再次拒绝了合作建国的机会。邓小平超越了这种传统政治思维。“一国两制”理论的光辉之处是,它树立了国家和人民实质性的整体利益的绝对性,同时排除了某一“制”的正统地位的独占性、排他性,从而消解了战争的必要性。“一国两制”作为邓小平中国现代化战略的重要环节,它不仅是解决台港澳问题的策略思想,对于中国政治发展也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虽然“一国两制”的提法被台湾一些政客作了很多负面宣传,似乎成了过时的理论,但两岸确立在“九二共识”基础上维持现状的共识,事实上就是认同“一国两制”。也可以说,维持两岸关系现状,等于承认现状就是“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的一种表现形式:维持现状就是一个中国之下两“制”之间和平相处。虽然它只是一个过渡性的形式,但或许什么形式都会带有过渡性。如果能够在维持现状的意义上签订两岸和平协议,则是“一国两制、和平统一”形成了新的积极形式。相信随着两岸关系进一步向前发展,两岸同胞一定会为“一国两制、和平统一”创造出更好、更积极的形式。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