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 |
战略性新兴产业:如何避免四大误区 | |
http://www.CRNTT.com 2010-06-17 08:46:15 |
从国际社会看,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上仍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谁掌握了核心关键技术,谁就会在竞争中赢得主动权。发达国家为维护和垄断自身的科技优势地位,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可能会采取极为严格的技术封锁政策。例如,美国有极为严格的高科技出口制度,有20个大类的高科技产品不得对中国出口,并动辄以知识产权保护不力为由,拒绝向中国输出技术。 因此,中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坚持自主创新。如果技术还是依赖国外,到最后仍然只能成为一个制造大国,不能享有高端利润,陷入恶性循环。然而,强调自主创新并不意味着要闭关自守,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广泛的国际合作。但是,必须避免大规模的技术引进,要重视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后续环节,不能出现一代接一代的技术引进现象,防止形成对技术引进依赖的局面。 同时,还要鼓励国内外研究机构开展合作,建立联合研发机构,但是在合作中必须重视知识产权保护,要发挥主导作用,拥有主动权,不能以放弃知识产权为代价进行合作。 2、警惕地方政府重复建设 文章认为,中国需要迫切改变政绩的评价模式。长期以来,GDP的增长速度以及政府的财政收入状况,被作为考察干部工作能力和决定升迁的核心指标,导致很多地方政府不顾地区的长远发展,一味依赖于房地产行业等拉动经济,没有将资金投入技术研发和产业配套上。如果地方政府只顾政绩考核,在投资冲动催动下,可能会引发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的重复建设。 在一些国家,产业政策实施主要由中央政府负全责,然而中国的国情不同,幅员广阔,地区的经济、技术发展水平不同,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政策执行上并不具有完全的一致性。 在国家总体规划出台之前,各种地方规划早已纷纷出台,当前,从省级、地级直到县级,都在忙着进行招商引资。由于缺乏总体协调和规划,容易造成重复建设、资源浪费,最终形成虚假的繁荣,没有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 总体来看,有些地区的规划与国家的大战略相符,但也有不少地区产业规划同质化严重,没有结合当地产业的特色、差异化发展模式,规划大同小异。甚至有的地区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大势,将传统产业改头换面包装进入地方战略性新兴产业范畴,对真正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产生挤出效应。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完善的政策支持,要重视激励政策。但我们同样认为,还需要一定的约束政策,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严格的市场准入。 战略性新兴产业属于高科技产业,不是任何一个企业想进入就能进入的,如果一哄而上,资金被分散利用,不利于产业整体水平的提升。如果缺乏有序发展的约束机制,就有可能在新兴产业领域里出现新一轮产能过剩,造成资源浪费。为此,中国要强化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的双重约束作用,要发挥“看得见的手”的作用,研究制定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等综合性政策。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