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社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12万港币捂不住逼购乱象

http://www.CRNTT.com   2011-02-11 10:35:10  


  中评社北京2月11日讯/大年初三,香港女导游与内地游客发生争斗,导火索依然是饱受诟病的“逼购”。第二天,当事游客透过律师声称纯属误会,很满意导游及旅行社的服务。据称,旅行社拿了12万港元“封口”。事件的真相依然扑朔迷离,“逼购”的极端案例却并不少见。去年7月,“恶女珍”多番谩骂游客不购物的视频流传开来,5月,前乒乓球国手因拒绝购物与导游发生争执时心脏病发作死亡。是时候了,对这种侵犯人身权利的做法坚决说不。

  □ 平息事件的心态可以理解,“逼购”的痼疾需要正视

  事态扩大对谁也没好处,迅速达成和解

  导游方面,她被媒体看作“翻版阿珍”,当初“恶女珍”千夫所指的境遇可不好受,还是早作了断、大事化小为妙。旅行社方面,“在我们的记录上是有违规个案的”,而且,香港旅游业“十大指引”刚刚开始施行,可别被拿来祭旗。至于当事游客,也面临一些不利的证言,有人说“一个巴掌拍不响”,还有人说他首先动手。而且,知情人士指出,他是内地的公务员,在法庭工作,未必乐意把自己暴露在公众面前。因此,虽然一度激动地向媒体展示颈上伤痕,并扬言要告上法庭,但很快表示“圆满结束”。

  个案可以“圆满结束”,“逼购”潜规则不容姑息

  去年的“导游门”并未降低内地游客前往香港的热情,访港客人2240多万人次,同比增加近30%。香港旅游业议会总干事董耀中许下愿望:“希望‘阿珍事件’永不再发生。”本次风波的发生,早早地击碎了这个梦想,也说明了“逼购”顽疾之重,决非一朝一夕可根治。有识之士指出,“不要小看‘阿珍事件’、‘阿蓉事件’,一点一滴的侵蚀会伤及香港的根基,几代人积累起来的‘购物天堂’美称将来有可能不再存在。”

  境内的“逼购”也许更加泛滥

  “还当什么导游,当导购得了!”“逼购”不仅仅发生在境外游,境内游也许更加泛滥,以至于,只要不太过火,“大部分游客也能理解导游的难处,一般会配合导游的工作。”早在2007年,北京市就准备禁止“逼购”,同时又承认,短期内“逼购”不会彻底消失,毕竟这是涉及到整个旅游机制的问题。放眼整个“逼购”产业链,早就形成了成熟的运作机制,不止境内旅客,来自各地的境外旅客,也被分门别类,成为“逼购”的对象。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