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社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 
特别报道:诺奖得主诊脉中国经济

http://www.CRNTT.com   2011-05-20 11:30:06  


 
老龄化社会幷非坏事

  中国社会已经是一个老龄化社会,这是中国宏观经济发展的一个基本背景。所谓发展方向和发展模式的转变,也是基于这个背景。那么在此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到底存在哪些变化,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变化又会造成哪些结果?对此,皮萨里德斯教授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教授、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教授在北京做了深入研讨。

  皮萨里德斯指出,在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就业会不断发生变化,形成劳动力市场的摩擦,很多市场经济中的不平等现象,比如工资的不平等,就是市场摩擦产生。一般而言,从农业就业转移到工业就业,会受到一些诸如工资等不平等的待遇。所以公共政策应该以减少市场摩擦为主要任务。政府应该着力减少劳动力在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三大行业的障碍和摩擦。皮萨里德斯认为,当前中国劳动力在市场间转移的顺差依然存在,这是因为房价、福利、津贴等不可转让流动的障碍存在,还有最重要的教育缺陷—对于中国庞大的进城农民工而言,如果要转移到城市,就需要为之提供更多的教育。中国政府应该及时调整公共政策,降低农民工流向城市的门槛,社会福利应该均等化,特别是应该充分注意教育的作用。

  皮萨里德斯认为,老龄化是一个长期趋势,应该正视而不能回避,老龄化对中国经济的总体而言可能不是好事,但老龄化会带来相应的产业结构变化。恰恰是因为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服务业的需求才不断扩大。所以如果服务业的生产力发展的速度超过制造业,那么可以继续保持经济的平稳增长。他进一步指出,从工资动态变化来看,老龄化社会也不是坏事,高附加值劳动被充分重视,技术工人的价值将被充分认识,有利于降低劳动力市场的摩擦,提高经济效能。就劳动力市场的发展而言,注定会有收入不平等的现象存在。但是政府不应再设置一些阻碍劳动力在产业间流动的障碍,增加这种不平等。

  蔡昉教授则指出,当前中国的老龄化社会是不可避免的,幷不是什么可怕的事情。当前中国经济所要避免的是陷入“未富先老”困局。最迟到2013年,中国将丧失人口红利,原先在劳动密集型产业方面的比较优势将丧失,而高科技产品的比较优势又不具备,就会在全球化中处于劣势。他指出,近十年来中国劳动力市场已经不再是无限供给,目前已经是求大于供了。工人工资的快速增长,以及劳动纠纷频发,实际就说明了这种趋势。那么如何保持中国经济的平稳发展呢?蔡昉认为只能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舍此别无他法。他指出,特别要重视市场的优胜劣汰作用,要果断放弃对一些行业企业的特别扶植政策。以日本为例,虽然日本的经济发展水平很高,但是在上世纪90年代人口抚养比迅速提高的时候,公共政策犹豫不决,对很多丧失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采取了扶植的办法,政府积极要求银行提供资金支持,最终导致企业风险转嫁到金融行业,造成金融风险,最后造成泡沫经济。这非常值得当前的中国警惕。

  钟伟教授则从人口、资源、环境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前景,他认为中国经济在2020年前后将遭遇很大的困难。首先以中国经济对能源耗费和依赖的程度而言,到了2020年,中国将要耗费世界资源的一半以上方能维持经济的发展水平,这是很难想象的。同样到了2020年,中国老龄化将进一步加剧,但相对的养老体系、医疗体系是否能建立健全,存在着很多疑问。就环境因素而言,漠河、腾冲东西分界线依旧是中国的经济分界线,这一状况若持续到2020年,以当年东部环境的退化速度,显然不能保证中国经济进一步长期稳定增长。因此对中国的发展而言,不仅仅是单纯的经济改革,而是要配合许多其他的改革,未雨绸缪,以期能逾越长期发展的障碍。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