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社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刘道玉:一蓑烟雨任平生

http://www.CRNTT.com   2011-06-04 09:59:24  


 
  九月二十四日,刘先生为其新著《一个大学校长的自白》发行专程赴京,二十五日在泰康大厦十一层会议室举行了座谈会,武大北京校友会主办了这次活动。武大校友来了一百多人,许多人甚至是从郑州,上海,沈阳专程赶来的。尽管会议的组织者一再告诫会议室可能不够用,不要带更多人,但许多人仍源源不断闻讯前来,主办者只好在会议室外的走廊上再摆上几十把折叠椅。我利用自己上午和刘道玉校长去拜访经济学界泰斗于光远先生的机会,打电通知了好友姚国华。姚虽不是武大校友,他毕业于兰州大学,现在华工任教哲学,但他也是刘校长的多年好友。
 
  会议是热烈的,许多人争先恐后的发言,精彩异常。《女大学生宿舍》的作者俞杉在麦克风前激动的流下了热泪。大家在回忆,回忆那个美好的年代,一个美好的校园,一个美好的校长。在热烈的气氛中,我们仿佛又回到了八十年代,又看到了珞珈山,樱花大道,在我们眼前晃动着“路石校长”那挺拔,潇洒的身影,一幅幅令人激动的画面…。
 
  整个会议我没有发言,尽管李为不断地在我身边鼓捣,我还是选择了沉默。现在的我,更倾向做一个安静的听众,更喜欢观察,喜欢思考。
 
  对那天的座谈会,我事后的评论是,情感多于理性。
 
  座谈会的热烈,实际折射了大家的思想定格在那个年代,定格在对那个年代的美好追忆。那是八十年代之初,经过了十年动乱,打倒了四人帮之后,是一个少有的积极向上,政治清明的年代;一九七七年恢复高考,大学重新在人们心中燃起神圣之火,读书有用了!读书可以报国!一代青年学子心中充满激情,一股民族正气在上升,……在这个特定背景之下,美丽的校园,全国最年轻的校长,在青年大学生纯洁的心中被定格为一个浪漫的情结,这就是“武大情结”
 
  但是,我感到大家在热烈追忆的同时,忽略了对刘道玉这个历史人物的理性分析。
 
  对于武汉大学,对于中国的教育,对于中国的改革事业,刘道玉先生都是一个历史人物,是一个符号,他代表了一个年代,他是一个时代的英雄。这个符号背后包含了许多太深刻的内涵。对这个七十多岁的老人,我们不仅仅需要对他的安慰和赞扬,更需要一种理性的条分缕析。
 
  就这个主题,我和姚国华通了几次长长的电话,他后来发给我的邮件中说:“我要说的是,道玉先生的悲剧,决不是他个人的悲剧,而是一个民族的悲剧,一个时代的悲剧,这是一个中国人还没有走出,而且还将深深的影响着一,两代人的悲剧”,姚国华是很有见解的。
 
  刘道玉是一个多棱面的历史人物,作为武大校长的刘道玉;作为教育家的刘道玉;作为改革者的刘道玉;乃至作为学者,作为化学教授的刘道玉……,我感到无论从那一个角度来写他,都是有很多素材,都会很饱满,很高大;但我也感到,在这些角色的背后,刘道玉还有一个更综合更抽象的形象,一个从人格精神角度去把握的形象,一个其他人尚未去描写,去触及的形象,那就是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刘道玉。
 
  什么叫知识分子?或者说知识分子的内涵是什么?首先我们必须界定一个定义。
 
  翻阅书籍,去电脑上搜索,关于知识分子的定义可谓浩如烟海,不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我想,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概念,必须要满足几个基本的条件:
 
  第一, 知识分子必须是社会良知的代表,向社会表达正义和良知的声音;
 
  第二, 知识分子具有独立的人格精神,他们不依附,追求人格独立和自由表达,正如路易斯.科塞所说,知识分子“是为了思想而不是靠思想生活的人”;
 
  第三, 知识分子不盲从,他们是真理和权威的挑战者。正是知识分子阶层对所谓“真理”和“权威”的不断挑战,才使社会不断进步,人类不断自我革新。
 
  这些定义当然有待讨论,但我的这些定义仅仅是作为一种铺垫,一种对刘道玉先生描述和把握的铺垫。

  刘校长离京后,我把他的送的书认真的读了一遍,有几个情节印象极深,其中一个是“生不愿封万户候”。讲到他作为国家教委领导候选人,作为团中央第一书记候选人,作为武汉市市长候选人前前后后所发生的一些事情。当然有些事也不乏传言,但是在任武汉市长这一事中,中央书记处是已经有定案,派时任中央办公厅副主任的陈柏村前来征求意见的。但他竟然“上访要求不当市长”;在北戴河,李铁映接见,承诺其担任国务院领导下的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小组的负责人等…,亦被其婉拒。
 
  为什么不愿当官?这是许多人对刘先生的一个疑问。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