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社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对当前宏观调控微调相关问题的几点看法

http://www.CRNTT.com   2011-11-15 08:35:58  


  中评社北京11月15日讯/近几个月以来,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经济增长逐季放缓,物价“拐点”基本形成,房地产“拐点”正在来临,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更加凸显,民间借贷危机发生。中国经济时报发表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周景彤文章表示,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客观上需要我们回顾和评价本轮宏观政策及效果,根据形势发展对政策取向作出调整。

  一、本轮宏观调控的逻辑起点

  文章称,要深刻认识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首先需要从2008年发端于美国的国际金融危机说起。

  2008年9月,以美国五大投行之一雷曼兄弟倒闭事件为标志,本次国际金融危机正式爆发并不断向全球迅速蔓延。中国自然也很难独善其身:GDP增长由2008年第二季度的两位数(10.8%)迅速回落到当年第四季度的7.6%、2009年第一季度的6.6%,工业生产增长由两位数降到一位数,出口由增长20%左右变为下降20%,2000万农民工提前回家。在这样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下,国家及时转变宏观调控政策取向,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了以“4万亿”为代表的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

  在一系列政策刺激下,中国经济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率先复苏,经济增长由2009年一季度的6.6%逐季回升到2010年一季度的11.9%,经济增长呈典型的“V”字型复苏态势。但与经济企稳回升相伴随,中国经济运行中也出现了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也可称之为经济刺激政策的“副产品”:一是资产价格泡沫膨胀,房价不断飙升。2009年以来房地产泡沫波及面之广、持续时间之长、关注程度之高,前所未有。二是物价水平由“负”转“正”,且连创新高。三是节能减排效果不佳,“两高一资”行业重新抬头。

  针对这些问题,2010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以房地产调控、治理地方融资平台和加大节能减排三大政策为标志的新一轮宏观调控,货币政策由事实上的“过度宽松”不断向“稳健”回归,自2010年以来连续12次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连续5次上调存贷款利率,加大对商业银行存贷比、资本金比率的监管,控制信贷规模;财政政策在总体积极的同时,也大大减小积极的力度,并且把政策重心不断向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和领域倾斜。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