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 |
刘苏里:民国热,党史热,启蒙也热 | |
http://www.CRNTT.com 2011-12-21 15:01:09 |
中共党史研究仍保持热度 此类书今年有杨奎松的新著(《读史求实》)、黄道炫的新著(《中央苏区的革命》),还有杨奎松、王海光、韩钢编的《中国当代史研究》(已出了几辑),主要内容还是中共党史研究,以及邓野《联合政府与一党训政》很大规模的修订本再版,都很受关注。对中共党史的研究,在我个人看来,是一种还原历史真相、校正误解的努力。 “主义之争”异常热闹。去年,笔者有过一段文字,大意是:多年来,官方尝试对意识形态作重新梳理和表述,力图获得绝大多数公众共识,但成效不彰,尚有所期。2012年,是确立未来“大政方针”的重要时机。更重要的是,中国社会在朝向未来的十字路口,已徘徊经年。种种主张,必会趁此出笼,登场亮相;主义之争,势所难挡。此一过程中,不仅考验各路英豪的修辞能力,更考验公众的心态和法眼。长篇大论、高头讲章不会有好的市场,叫好叫座的,一定是英国宪政转型前、美国独立战争期间,风起云涌、乾净利索的小册子。推进宪政改革,强调法治健康,争取公众权利等话题的著述,将是主义之争中的主旋律。这是我当时对2011年出版焦点作出的一个预测。应该说大部分猜对了,今年这方面的书很多,这里只说几本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一开年,106岁的老人周有光出版了《拾贝集》。凡读过《朝闻道集》的读者都知道,这是它的姊妹篇,但反思更锋利也更直接。篇幅小,题目大,非常好读。对世界社会主义思潮和革命建国历史进行批评和反思。 今年最有意思的一本书是5月推出来的张木生《改造我们的文化历史观》,在思想言论界一石激起千层浪。作者表述的核心思想是: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新民主主义才能救中国共产党。作者主张中国应该回到新民主主义发展道路上去,以此为基础发展、建设这个国家。书出版后,我们看到非常罕见的一幕,20多年以来从未出现过的情况:老老少少各派人物登场,最重要的是他们同台登场表演,寻求共识。 类似主义之争的书,今年出版、推出的非常多,比如苏伟和杨帆的《重庆模式》,看起来讲重庆,其实背后闪现的是主义之争的影子。还有一本书比较有意思,北方读者不大关注,就是《深圳十大观念》,透过这本书,我似乎嗅出了“广东模式”的味道,十大观念中就有一条,少谈主义,多干实事(“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去年是阐述“中国模式”作品的“出版年”,出版了几部有影响的作品,比如潘维的《中国模式》,甚至还有一些外国人跟着起哄,比如奈斯比特和马丁。今年风向有所转变,虽然还有同题书出版,但影响远不及去年,倒是对中国模式反思甚至批评的书大行其道,这背后也是主义之争。代表作品是丁学良的《辩论“中国模式”》,论战性很强,很有些力量。 除了上面所说的“主义之争”外,还有两方面的声音,与“主义之争”的声音几乎一样强大。在我看来,它们还是主义之争的弦外之音,一是主张宪政、倡导宪政的声音,一是呼吁启蒙的声音。前者以去年去世的蔡定剑挂帅,今年年初有一本《论道宪法》出版,还有一本书,干脆取名《走向宪政》。11月份出了一本书也跟蔡定剑有关——《每个人都是改革的缔造者:蔡定剑论民主、法治与人权》,乾净利落。下半年这类书很多,有李强主编的文集《宪政与秩序》,有高兆明的《制度伦理研究:一种宪政正义的理解》,人民出版社甚至还出版了张秋山的《中国宪政百年史纲》。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