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社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中国的上山下乡运动及其中长期后果

http://www.CRNTT.com   2012-01-03 10:19:37  


 
  把城市青年派到农村去劳动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中国于1955年开始,那个时候是模仿苏联,因为赫鲁晓夫在1953年为了开垦西伯利亚和哈萨克斯坦就发动这个运动,后来中国共青团派一些代表去研究这个经验,回中国后有了一个报告,中国就开始这样派城市青年去开垦,那个时候基本上是去最偏僻的地方,开始都是去黑龙江地区开垦,差不多在苏联的边界地区去开垦,但这些人不多,开始时没有很多人。也就是说从1955年到1961年不超过20万人从中国城市去农村劳动(没有一个很确切的数目,按照中国的一些文章作者自己估算),最开始都是开垦,后来也有一些到一般的农村。

  1961-1962年开始有一些变化,因为当时所谓的“三年自然灾害”,食品缺乏,城市压力大,所以派的人数去农村比以往多,并且开始有一些固定的政府机构来组织这个工作。

  1962-1966年差不多有130万知青下乡,当时大部分是因为找不到工作或者不能上高中、大学,而且在那个当下有一种歧视,因为在1962年毛泽东说“不要忘记阶级斗争”,对出身不好的年轻人有一种很严厉的歧视,所以他们很难上高中、大学以及很难进国营企业,所以说这是给他们一个机会到农村去表现自己革命态度和革命理想,虽然出身不好,但你的理想还是革命的就可以到农村。当时有不少人自愿的去了,有一些半自愿半强迫去了,因为他找不到工作。

  1966--1968年文化大革命红卫兵运动,因情况太乱,很大一部分的知青从农村回城市,他们对农村不满,想回城市。有一些知青组成红卫兵组织,要求回城,说上山下乡运动是刘少奇修正主义的政策。结果他们没有成功,因为周恩来说这是毛泽东的一个政策。1967年底到1968年初他们又被逼回农村。在1968年中毛泽东对红卫兵运动有意见,他觉得得要恢复秩序,因为毛泽东觉得红卫兵妨碍他恢复秩序。毛泽东最有效的是12月22日的一个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凭这句话就有几百万的知青下乡,几天、几个礼拜内很多人集体坐船、坐火车、坐公车到农村。这个运动到毛泽东去世后,很多知青以为可以回去,但华国锋说要继承毛泽东的政策,所以1980年还有一小部分人下过乡,以后就完全放弃了这个政策。

  为什么领导人发动了这个运动?为什么他们坚持了那么长的时间?这在我的书里分成了四个动机,这些动机有一些是公开的,有一些无法公开但是存在的。从1955-1980年那些动机来看轻与重是不同的,有演变,但都存在。我觉得这个运动是多元的动机,不只是一个理由。关于动机,我分成意识形态的动机,即改造青年的思想,特别是在60年代初毛泽东经常提这个问题,他说"担心中国要变色",从一个红色革命国家变成白色所谓修正主义国家,因为他当时批评苏联修正主义,修正主义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这个动机比较重要,毛泽东害怕没有革命接班人。从1949年到1966年毛泽东觉得这个教育制度不对,青年已经失去了革命理想,而且变成了一些所谓的"专家"。毛泽东一向比较看不起知识分子,可以说不喜欢知识分子,他在延安的文艺讲座里说"农民比知识分子乾净,知识分子要改造自己的思想,要与工农兵相结合才可以变成红色的、有知识的知识分子。"这是一个问题。

  另外一个问题是毛泽东有一种乌托邦思想,他想把社会差别缩小,当时他接受了斯大林的一个概念"三大差别",他要缩小三大差别:农工差别、劳动力和脑力的差别、城市与农村的差别。这也是一个考虑。毛泽东在斯大林去世后,希望可以当社会主义之林的头头,所以后来他特别讨厌赫鲁晓夫,特别不喜欢赫鲁晓夫批判斯大林,揭露斯大林的错误和问题,这担心的可能是自己未来有一个接班人完全改变他设想中的社会主义的蓝图,比如在1966年5月16日的"5.16"通知里说"每一个人就要做各种各样的工作,比如说你是农民,也要做工业方面的事情,也要搞军事方面,你是工人也种菜、拿枪,知识分子也要下乡",这个概念在毛泽东的思想里很强。这个上山下乡运动跟毛泽东的那些概念、那些理想、那些乌托邦的思想有密切联系。

  当然除了意识形态的动机外也有政治动机。1968年底有一个明显的问题即红卫兵继续闹事,不听他的话,尽管毛泽东训斥了5个红卫兵的头头,但很多地方还有一些武斗,红卫兵继续斗争并继续闹事。这个时候毛泽东可能觉得解决这个问题的好办法是把这些城市青年派到全国农村。此运动有这个作用。这个运动和别的比较大的社会运动一样,毛泽东的执政方法,毛泽东就是这个一个领袖,不会做一些很细的计划,也不写一些法律法制,他就给一个指示,一句两句就可以把整个社会动员,这是他的做法,而且他的权力基础就是这个,他在中国是一个典型的魅力领袖,完全是靠他自己的魅力和说服力动员整个社会,这个运动是毛泽东执政风格一部分。当然也有一些比较具体的动机,特别是在1955年要发展农村,特别是发展那些比较落后地区、没有开垦的地区。这个动机存在,而且也有一点军事的意义,边界地区发展当然有军事意义,当时希望把边界地区办得比较好,希望有比较多的汉人在那些地区,当时汉人和少数民族的关系也是一个顾虑,特别是在50年代。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