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社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兴奋剂:举国体制的春药

http://www.CRNTT.com   2012-02-14 14:19:13  


“嗑药”的河南省田径运动员田梦旭,成为又一个因兴奋剂倒下的中国运动员。
    
  1985年中国游泳队引进东德医生鲁道夫,带来"高原训练"、"血乳酸测试"和"兴奋剂"三样法宝

  1984年,中国重归夏季奥运会并取得金牌的零突破,那一年金牌成为中国社会最受关注的字眼。而就在这样的氛围下,1985年,力求进取的中国游泳队从东德引进了一名洋医生克劳斯.鲁道夫。当时中国的体育科学还甚为落后,而当时普遍认为一个运动员的成绩,除了先天的条件,后天的努力,还离不开体育科学,鲁道夫正是祭出了"科学"的大旗,将将所谓的"高原训练"、"血乳酸测试",还有至今不承认但是已经默认的第三大法宝"兴奋剂"引入中国。

  而此前并没有什么出色成绩的中国游泳队,在1986年的汉城亚运会上斩获的金牌数由上一届的3金飙升至10金,成为黑马。一时之间,很多体育类报刊都开始报道鲁道夫,并对这位洋医生的"先进管理"和"先进训练"手段推崇倍至。引进中国的前东德人才当然不止鲁道夫一人,据报道,此前曾参与"国家计划14.25",在莱比锡技术中心工作的海尔格.非福(Helga Pfeiffer)在东德禁药问题事发后前往外国避难躲过一劫,此后前往上海游泳训练中心提供技术支持。
   
  80年代末90年代初,兴奋剂被认为"有用、无害、查不出",为迎接亚运会才创办兴奋剂检测中心

  在中国体育刚刚开始起步的那个年代,用兴奋剂取得好成绩是国内体育圈的潜规则。据前国家体育总局局长伍绍祖回忆,1989年体委开会讨论兴奋剂时,有人就明确在会上提出,过去对兴奋剂的方针是"有用、无害、查不出"。不是反兴奋剂而生利用兴奋剂,只不过提醒别用那些对身体有害的,用那些查不出来的。国家体委内部甚至有干部私下参与贩卖研究所的兴奋。

  为了应对1990年的亚运会,中国开始组建兴奋剂检测中心,1989年兴奋剂检测中心通过国际奥会为考试成为被认可的实验室。但80年代末中央政府每年拨给体育部门的预算只有两亿人民币(约4000万新元),分配到各个竞技体育项目已经捉襟见肘,要想加强检测也是有心无力,1990年中国的兴奋剂检查数量仅占全世界的0.23%。即使如此,在兴奋剂检测中心启用后的93年全运会,便从地方队到国家队共检测出13例阳性。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