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社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人民币国际化:只有起点 没有终点

http://www.CRNTT.com   2012-03-20 08:56:04  


 
  人民币资本项目的可兑换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提条件已成为共识。但是,从本币国际化的理论定义和本币需求强度的影响因素来看,人民币资本项目下的可兑换并不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充分条件。而且,人民币资本项目的完全可兑换也是不可能的,只是个极限的概念。即使最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对国际资本的流动仍然是有一定限制的。对资本流动限制的原因很多,包括为国内投资提供储蓄,防止国际收支危机,防止国际资本投机,防止本币升值影响商品进出口,保持国内征税的税基,采取金融抑制手段为国内产业提供支持。一个国家只有在经济发展到较高阶段、本国中央银行信誉较强、金融系统较发达、金融市场比较成熟的情况下才会放开资本与金融项目下的所有子项,同时对资本流动采取审慎监管方案。考虑到中国经济运行的市场化程度,中国金融体系的完善程度和金融市场的成熟程度,以及中国金融开放的安全,人民币在较远的将来只能实现基本可兑换,即经常项目下的可兑换和较大范围的资本项目下的可兑换,对短期资本流动实行较严格的管制。

  中国的资本项目已经相当开放了。唯一管得比较严格的,就是证券投资与短期外债。在历次国际金融危机中,证券投资资金与短期外债的大规模出入是引爆与放大危机的重要因素。因此,无论是发达的工业化国家还是新兴市场化国家,为保证金融安全,对证券类资金和短期外债的流动要保持审慎监管。

  人民币国际化的两项实验存在三对“不对称性”

  文章指出,我们已经看到了人民币国际化实验的初步成果,但我们更应该看到成果背后暴露出来的问题。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市场力量驱动的长期过程,只建立在人民币升值预期基础上的人民币国际化是脆弱的,而且会使中国经济面临更大风险。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和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发展是人民币国际化的两项核心内容。在两年时间内,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经过了从“冷”到“热”的发展阶段,结算总量占中国进出口贸易额的比重已经上升至10%左右,香港人民币存款超过了6000 亿元,并且已经形成了包括人民币贷款、人民币债券、人民币公开上市发行、通过机构投资者投资内地银行间债券市场、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人民币境外直接投资等多层次金融产品市场。但是,这两项实验表现出三对明显的不对称性,一是人民币进口、出口结算出现严重不平衡,进口占绝对比重;二是人民币业务主要以负债业务为主,资产业务非常有限;三是香港人民币债券的供给必然大于人民币债券的需求。这三对“不对称”说明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对人民币升值预期的过度依赖,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是不成熟的,如果人民币趋势发生逆转,非居民就有可能出现抛售人民币,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就有可能遭遇挫折。2011年9月中旬以来,香港出现的抛售人民币、人民币贬值现象也印证了这一点,人民币国际化的实验仍在经历着严峻的考验。

  “不对称”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中国贸易顺差的存在。利率和汇率市场化及人民币国际化的时序问题也是造成“不对称”的重要原因。此外,香港和内地的金融市场的分割也是造成人民币“双重价格”(双重利率和汇率)的重要因素。这些因素必然导致短期资本出于套利和套汇的目的在两地流动,不仅影响内地的金融稳定,也影响香港的金融稳定。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当前的人民币国际化攻略就没有达到服务于实体经济,便利贸易和投资,分散外汇储备资产风险的目的。

  2011年,中国政府又公布了多项措施支持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和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发展。主要措施包括内地和香港之间的服务贸易自由化;在内地推出和香港上市股票挂钩的交易所交易基金(ETF);扩大人民币贸易结算范围至全国;推出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计划,初始总配额为人民币200亿元人民币(31亿美元);增加内地企业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的数额,进一步发展点心债券市场;支持香港参与内地签署的自由贸易协议;进一步增强香港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合作;支持香港企业在内地进行人民币直接投资。这些措施实际上是进一步开放资本账户的措施,会进一步便利香港和内地的双向投资,但在没有解决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和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中出现的“不对称”这个根本原因的情况下,打开香港和内地资金流动的通道,也相当于打开了内地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市场的通道,在国际金融环境动荡的环境中,外围市场的变化将直接影响香港和内地市场的稳定。所以,我们应该超越人民币国际化的眼光来看待这些新举措可能给香港和内地金融市场带来的影响。人民币国际化不等同于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