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社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 
孙中山的理想与宋教仁的星命

http://www.CRNTT.com   2012-07-05 14:35:00  


 
中国同盟会意见书

  辛亥革命于1911年10月10日在武昌打响第一枪,然后是全国各地响应。在上海的各省都督府代表就商量先在南京成立一个临时政府。开始推选的大元帅是黄兴,但是很多军人不同意,说黄兴在武昌一个败兵之将,打败仗跑到上海,我们打南京时黄兴也没有参加。一个败兵之将,怎么可以当大元帅领导我们呢?黄兴很纠结,不敢去南京上任。这时候孙中山回来了。孙中山比黄兴的名气大,他回来得也正是时候。但是当时有一个人坚决反对他,这个人就是宋教仁。宋教仁当时很有权,他是江苏政务厅厅长,而且是江苏省议会通过权为民所赋的民主程序选举出来的。当时的江苏都督是程德全,政务厅长相当于省长,警察和民政全归政务厅管。宋教仁一直想的是黄兴当大总统,他当内阁总理。

  12月25日孙中山回到上海,29号各省都督府代表投票选举孙中山出任临时大总统。12月30日孙中山出台了一个文件《同盟会本部改写暂行章程并意见书》,这个意见书很重要,开始一段话是“负澄清天下之任,使囊者朱明之绪无绝,太平之师不熸,则犹是汉家天下,政由己出,张弛自易”,“朱明”就是朱元璋的明朝。“太平之师”是洪秀全太平天国的太平军。大概意思是说,同盟会继承的是朱元璋打天下的革命和太平天国的那种革命,首先要做到“汉家天下,政由己出”的民族主义,要把满族人打倒。但是,“吾党之责任盖不卒于民族主义,而实卒于民权、民生主义者”,同盟会要实现的是包括民族、民权、民生的三大主义。不仅要领导中国人人把满族人赶走,而且要领导中国人实现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从而建立一个“三民主义”的人间天堂,原话是“欲造神圣庄严之国,必有优美高尚之民”。

  《意见书》中接下来是对于章太炎和宋教仁的严厉批评。里面说革命党阵营和同盟会内部有“贪夫败类乘其间隙,遂作莠言,以为簧鼓;汉奸满奴则复冒托虚声,混迹枢要……偏怯者流,乃唱为'革命事起,革命党消'之言,公然登诸报纸……”。“革命事起,革命党消”骂的是章太炎,前面几句话骂的是宋教仁。“冒托虚声,混迹枢要”,“汉奸满奴,贪夫败类”。宋教仁是江苏省政务厅厅长,他有军警,有实权。这篇文章收在《孙中山全集》第一卷,而章太炎的原话是“革命军起,革命党消”,《意见书》改写成了“革命事起,革命党消”。

  孙中山没回来之前,同盟会里面有许多人想和袁世凯妥协,汪精卫搞了一个“民主立宪党”;陈其美不好意思继续叫同盟会,觉得革命党不好,改叫共和本党。

章太炎的“革命军起,革命党消”

  在孙中山没回来前,章太炎于1911年12月1日发表了《宣言》九则,其中第四则在推崇宋教仁的同时,变相否定了孙中山在同盟会以及整个革命党阵营内部的最高领导权:

  “如仆所观,孙君长于论议,此盖元老之才,不应屈之以任职事。至于建置内阁,仆则首推宋君教仁,堪为宰辅,观其智略有余,而小心谨慎,能知政事大体,虽未及子房、文终,亦伯仲于房、杜,昔在东方,尝以江左夷吾相许;今其成效粲然,卒为功首,犹复劳心综核,受善若虚,上宰之任,不患无人矣。”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孙中山这个人善于议论,不能做事,建立内阁应该推宋教仁君为“宰辅”也就是总理。第九则中,章太炎进一步谈到临时政府内阁成员的人选:“鄙人本非在位,今以一人之见,品藻时贤:谓总理莫宜于宋教仁,邮传莫宜于汤寿潜,学部莫宜于蔡元培,其张謇任财政,伍廷芳任外交,则皆众所公推,不特论也。”这些人选中还是没有孙中山。

  1928年时,章太炎在《自定年谱》中回忆说,当年的《宣言》九则不是他自己的意思,是宋教仁委托他写的。他觉得宋教仁在同盟会里虽然有点轻率,比起别人还是比较好的,所以就答应替他说话,给他背书,充当他的喉舌了。

  在章太炎公开发表《宣言》的第二天也就是1911年12月2日,他又给武昌方面的谭人凤等人发了一个电报,其中写道“革命军起,革命党消,天下为公,乃克有济。”意思是革命军都起来了,同盟会就不能再包办革命了。同盟会要是一党包办革命政府,人心就涣散了。 “诸君能战即战,不能战,弗以党见破坏大局”。这个电报公开后,同盟会方面有许多人表示支持,立宪派人士自然是更加拥护。同盟会东京本部的代理庶务刘揆一,是黄兴和宋教仁的湖南老乡,也是华兴会的主要成员。他发表声明,要求政党请取消从前党会的名义。另外一个人是马君武,他和孙中山关系非常好。他也表示说,只有解散同盟会才能解救党派分歧之中国。不过孙中山快要回国时,马君武的观点又转变了。他在《民立报》发表社论《记孙文之最近运动及其人之价值》,极力赞美孙中山说:

  “孙君具有一种魔力,能使欧美人士,无论其居何等地位,一接谈之后,即倾倒、赞美之。故欧人前此惟知中国有李鸿章,李死惟知有袁世凯,今者有孙逸仙,而袁世凯次之。外人之敬重孙君,非为其为革命党之故也,以为有孙君之热忱、忍耐、博学、远谋、至诚、勇敢及爱国心,而复可以为革命党首领。孙君虽非军事专门家,然其最近十年间所专研究者为战术学,又屡起举行革命,富于经验。至财政及外交问题,则吾敢断言,通计中国人才,非孙君莫能解决矣。”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