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社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中评月刊:两岸学界春天再出发

http://www.CRNTT.com   2013-03-22 00:20:07  


 
  “一个中国框架”,是2008年底“胡六点”中提出的:“两岸在事关维护一个中国框架这一原则问题上形成共同认知和一致立场,就有了构筑政治互信的基石,什么事情都好商量。”2012年7月,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第八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上,对一个中国框架作出具体阐释,指出“一个中国框架的核心是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国家,两岸关系不是国与国的关系。两岸从各自现行规定出发,确认这一客观事实,形成共同认知,就确立、维护和巩固了一个中国框架。”

  对于“一个中国框架”,台湾有各种各样的解读,有些甚至是误解。其实,“一个中国框架”没有改变“两岸一中”的“一个中国”原则立场,但它对“一中原则”进行了软性处理,使之包容量更大,其概念更富弹性。由于一中框架符合两岸各自的现行规定,因而它是尊重两岸现状,是符合两岸实际情况的。两岸确认这一客观事实,就构成了两岸政治商谈和政治对话的基础。由此观之,一中框架,是进一步发展两岸关系的基础;而且一中框架,是一个更加开放、更加包容、更多内涵、更富弹性的框架。未来两岸的政治对话、政治谈判也必定会在一中框架的范畴内开展。

  当今之计,两岸关系的深化发展,首要任务就在于认真思考、探索和深入研究如何从各自的现行规定出发,来共同表述“一中框架”的客观事实。对此,两岸学界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两岸学界应在这个春天里出发,抛弃各自的党派成见,客观地、实事求是地分析、探讨“一中框架”的政治涵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共同的文字表述。我们相信,这样的工作是极具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的,因为我们一直认为,两岸关系是实践性极强的领域,研究两岸关系的学者,应该也必须走出学术的象牙塔,面向实践,服务实践,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并根据现实情况修正和深化理论内涵,实现理论创新。大陆的很多学者以及台湾很多学者、特别是“两岸统合学会”的学者们,就是这样的典范。

  两岸学界在这个春天里的耕耘,必将在未来的岁月中收获累累硕果。在两岸融合、和平统一的光荣簿上,必将铸下两岸学界的金色大名!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