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社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中国经济趋势下行的逻辑

http://www.CRNTT.com   2013-10-16 06:52:35  


 
  中国经济决策面临的短期与长期选择

  文章分析,这种背景下,如何应对?短期内的宏观调控政策的两难选择是刺激不刺激?选择刺激,能提高要素参与率和增长率,但是可能会牺牲要素生产率,很大的一个副产品是金融杠杆率和坏账率的持续提高,未来难免金融市场动荡。不刺激,有利于保障要素生产率。但是,在诸多服务业部门还普遍存在垄断力量的市场格局下,市场机制不足以产生有效的要素投入机会,要素利用率会下降。不采取经济刺激措施的情境下,短期内经济增速显着下降,劳动力市场压力和产能过剩压力严重,金融杠杆率会因为收入的下降而被动提高,但是提高的幅度低于前者。

  两害相权取其轻。短期内,通过改善刺激政策手段,能够尽可能地在要素参与率与要素生产率之间取得平衡,在经济增长与金融风险之间取得平衡。适当的刺激政策应该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标准:有效地提高需求水平,特别是增加就业机会;有显着的正面溢出效应;尽可能地减少对其他部门投资的挤出效应。看好大城市的城中村改造,地下网管基础设施改造,增强对现有公共基础设施的维护等。

  中长期内,政府职能改革是化解两难困境的唯一出路,是必选项。适当的政府职能改革措施应该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标准:有效地降低由于管制带来的效率损失,从中长期内改善了要素参与率与要素生产率;不会带来大面积的政治和经济秩序真空;不会显着降低宏观当局对抗内、外各种冲击的政策空间。以上几个标准下,浮在面上、没有切实减少政府管制措施的改革不可取,特别是需要避免减少部分管制的同时增加了其他类型的管制;全面铺开、一蹴而就的改革不可取;改革期间各种内外部冲击会更加频繁,适当保持对短期资本流动的控制能力是必不可少的防火墙。从过去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来看,集中精力、分步推进的局部市场化改革更容易取得成效。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