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社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乌克兰危机中斯大林的诅咒

http://www.CRNTT.com   2014-02-14 10:27:15  


 
  乌克兰面临更深刻的国家危机是缺乏独立的文化传统和国家认同。乌克兰语与标准俄语的差别,不会大于陕西话与北京话的差别。三百多年来,乌克兰作家大都以俄文撰写,大文豪果戈理是个典型。不仅俄罗斯族裔,就是许多乌克兰人的第一母语也是俄语,就像中国大陆外省越来越多新一代人口的第一母语是普通话一样。现任总统亚努科维奇到50岁后才开始说乌克兰语,与马英九学说闽南话不无类似。在入欧派尤先科出任总统前,60%的乌克兰电视节目是俄语。乌克兰语作为文学语言的历史非常短浅,至今乌克兰过半数报刊杂志仍然以俄语出版。

  在外部力量的大力推动下,近年来乌克兰的“去俄罗斯化”进程获得长足进展,例如广播电视已经有过半数节目采用乌克兰语。但是在经贸关系上,乌克兰远远未能入欧,俄罗斯仍然是乌克兰最大的经贸伙伴,成为普京反制亲欧派的重要王牌。

  在最新的乌克兰危机中,欧美和俄国的公开姿态形成鲜明的对比。从基辅出现街头暴力开始,莫斯科一直非常克制,至今没有一位俄罗斯政界人士在乌克兰露面。对比之下,欧盟和美国政府高官和议员们络绎不绝地去乌克兰活动,给示威运动火上浇油。近日被截听的美国助理国务卿和驻乌克兰大使的电话通讯,活生生暴露了华盛顿对乌克兰事务的直接“指导”,还披露了美欧之间的重要分歧。

  但是说到底,“苍蝇不叮没缝的蛋”。西方可以不顾莫斯科的抗议,全面干预乌克兰内政,有两个重要历史原因,都归结到斯大林的“功绩”。

  首先是1930年代斯大林强迫农业合作化造成的大饥荒。因为乌克兰是“欧洲粮仓”和“面包篮子”,所以成为重灾区,占了当时全苏饿殍的主要部分。根据《大英百科全书》,此时全苏饿死人数大约是600到800万,乌克兰人占了近500万。按照乌克兰人赫鲁晓夫的回忆录,甚至出现“易子而食”现象。苏联瓦解之后,这一饥荒被反俄派上升为俄罗斯对乌克兰的“种族灭绝”,议会立法纪念和大肆渲染,奠定了乌克兰人口中的反俄历史情结。

  其次是二次大战终结时斯大林的领土扩张。在亚洲,苏联正式吞并唐努乌梁海,并迫使中国承认外蒙独立(实际成为苏联保护国)。在欧洲,斯大林把苏联—波兰边界推到所谓科松线(Curzon Line;同时把波兰—德国边界西移到奥德—尼斯线 Oder-Neisse Line)。乌克兰面积大幅度西伸,涵盖了曾经隶属波兰—立陶宛王国和奥匈帝国的许多领土。结果之一是今天乌克兰西部包含了很强烈的亲西方文化传统,以及相对淡薄的斯拉夫—东正教情结;结果之二是乌克兰西部集聚了大量所谓“乌克兰希腊天主教”信徒。他们虽然保留了若干东正教特征,却接受梵蒂冈罗马天主教廷的领导,而不是像乌克兰东正教会和俄罗斯东正教会那样,共同隶属于东正教莫斯科主教区管辖。于是在宗教上形成了强烈亲西方倾向。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