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社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宏观政策应该随什么起舞

http://www.CRNTT.com   2014-04-12 08:12:14  


  中评社北京4月12日讯/最近一系列不甚“理想”的经济数据及上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传递出的信号,再次将人们关注的焦点转向了宏观经济政策,一些人用“微刺激”一词来形容政策上的最新变化,还有人期待一次更大的“放松”。支持这些判断的原因很简单:一季度经济疲软,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可能低于7.5%的年度目标值0.2-0.3个百分点,如果不采取行动今年的增长目标可能无法实现。

  证券时报发表评论员黄小鹏文章表示,制定GDP目标,并通过财政货币政策的配合来实现目标,长期以来是中国一个基本的经济工作方式。在这个大框架下,外界通过预测GDP以研判宏观政策下一步的动作,无疑是合乎逻辑的做法。因此,金融市翅时不时对GDP数据走火入魔般地关注。但是,宏观政策随GDP起舞的做法的弊端不小,有必要加以分析。

  宏观政策目标在于达致理想的GDP、就业、物价水平,在这点上,不论哪个学术流派哪个政府都无异议。这三个指标之间存在如下关系:GDP与就业同方向变动,但并非简单的一对一线性关系;GDP、就业与物价之间存在反方向关系,但前两者与后者在变化幅度上并不确定,时间上也不同步。因此,同时实现经济高增长、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三个目标,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不同国家在处理这三者关系的具体做法差异很大,以货币政策为例,欧洲采取单一目标,即把物价稳定为唯一使命;美国法律赋予美联储实现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双重使命,但美联储在实际操作中更多地以物价为指针,即使以非常规手段应对金融危机也时刻把物价稳定作为前置条件,而这次退出量化宽松的参考指标也是失业率,而不是GDP增长率;中国法律表述比较含糊,要求央行“以物价稳定来促进经济增长”,但实际上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货币政策常游移于物价稳定和经济增长之间,权宜色彩较为明显并且权重更多地偏向于经济增长,很长时间以来,保证GDP的某个增长率例如“保八”成了全社会的一种集体无意识。

  文章分析,从长期看,一国经济增长率由其潜在增长能力所决定,宏观政策是中性的。但为何中国政府仍然要每年制定经济增长目标?主要理由是解决就业。没有较高的GDP增长,就不能解决就业问题,一直是一个社会共识。在存在大量后备劳动力的人口红利时代,敲也具有较高的潜在增长能力,政府虽然每年制定GDP目标,但这一目标往往低于潜在GDP较多,只要不大幅超过这一目标,物价一般不会失控,前述的三大宏观经济目标也就可以得到兼顾。所以,在人口红利时代,这种宏观政策跟随GDP起舞的做法,理论上不会产生太多的问题。

  但在实际工作中,地区GDP竞赛机制下使得中央的目标被轻易突破,地方的野心总是远远超过中央的理性目标,而地方一旦疯狂起来又会倒逼财政货币政策放松,使其超出实现中央GDP目标所需要的水平。所以,在人口红利时代,经济过热和通胀过高也是一种多发症状,经济波动幅度也是相当大的。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