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 | |
“高考机器”的是非功过 | |
http://www.CRNTT.com 2014-06-12 12:13:35 |
何龙:“高考机器”的是非功过 2014-06-11 07:55:45 2014年的高考已经结束。今年共有939万人参加高考,我国的陆地面积是960万平方公里,这意味着,平均每平方公里上差不多就有一位高考考生。如果把庞大的“助考团”计算在内,那么每平方公里内就不止一个与高考有关的人了。 高考本来是一种个体概念,实际上却不是纯粹的个体行为,它又与地理概念和群体概念密切相关。由于各地考生水平不一,录取分数线不同,便产生了“异地高考”的地理区分;由于某些地方的某些学校对高考的辅导补习有一套独特的方法,又产生了在某个地理位置上的一些辅导补习群体。 在今年高考期间,最出名的莫过于安徽六安的毛坦厂中学。这个地处大别山深处的中学,用新华社记者的话说,偏僻得在地图上都难以找到,却因为高考而远近闻名,去年和今年这所中学参加高考人数达1.1万名。 毛坦厂中学所在的镇上几乎没有娱乐场所,这里的学生每天有16个小时以上在看书学习。学生不能用手机,不能上网,他们都在高考的“指挥棒”下被题海战术“拧紧发条”,像陀螺般高速旋转。如果称这所学校为“考试机器”,那么学生就是“考试机器人”。 毛坦厂中学与河北衡水中学、湖北黄冈中学等一起被称为“高考牛校”。这些“牛校”引出了一些话题——这种“考试机器”生产出来的学生是不是以牺牲素质为代价?应试教育的模式还能不能改变? |
【 第1页 第2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