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 |
就业增长潜在风险不可不察 | |
http://www.CRNTT.com 2014-10-14 09:53:15 |
四不同体制下就业率差异大 观察城镇不同性质经济体的就业情况可以发现,越是市朝的行业,或是取消了国有企业垄断的行业,或是国有经济比重下降的行业,非国有行业就业增加很快,甚至超过国有规模。如批发和零售,改革开放之前几乎都是国有。2006年国有批发和零售企业的就业人员只有187万人,集体所有制等就业512万人,而私营与个体从事批发和零售的达到了4407万人。2012年与2006年比较,私营批发和零售企业增加就业3314万,而国有企业减少了38万人,集体等增加不到200万人。 类似的情况出现还在住宿和餐饮、租赁和商务、居民其他服务等行业。管制相对较严格或者私营、个体、民营难以进入的领域,依然以国有为主的行业,如教育2012年国有机构就业人员占1567万人,其他只有67万人;卫生和社保等国有机构640万人就业,其他只有80万人不到。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国有地位在逐渐改变,民营逐渐占据主导地位,而金融行业就业相对开放不够。 二、加大改革力度 促进就业增长 文章指出,高投资、高增长没有带来高就业,说明投资和增长模式存在弊端,需要加大改革力度,进行战略和制度调整。 第一,加快结构调整,创造和实现低增长、高就业的发展模式。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中速增长阶段,不应该期待和期望较高的经济增长率,而应该更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尽快结束以产能扩张来维持经济高增长的模式,创造中低增长GDP增速为5%-7%、高就业、高收入的发展模式,关键在于调整收入分配,调整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提高劳动工资在增加价值中的比重,解决住房价格过高的问题等。这样,居民消费能力才有望增加,从而创造出更多的服务业就业岗位。 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尤其是农业人口的保障制度,包括养老和医疗保障制度,使农民敢于消费。这样,既可以扩大内需,也可以调整经济结构。结构调整要区分区域和产业,并做出时间和进度安排。 第二,坚定有效地实行房地产调控。房地产调控是结构调整的牛鼻子,美国次贷危机打乱了中国2007-2008年的房地产调控布局,此后房地产价格直线上涨,并推动产业结构逆向调节,也导致诸多行业产能急剧扩张。因此,当前结构调整的关键就是房地产调控,要让房地产价格回归合理水平。国际经验表明,房地产调控的核心是取消、禁止非本地常住居民对住房的租赁、投资性购买,开征非自用住房的物产税,对持有两套以上住房者实行累进物产税,并建立有效的举报、违法检查和处罚制度。 房地产价格下降,不仅可以减少垄断利润,更重要的在于可以降低生产、工资、生活成本,有利于推动各种服务业发展及就业增加。同时,加大对保障房、经济适用房的投资,对商品房开发区,要求配备一定比例的保障房、经济适用房。房地产价格调整无效或者见效慢,就业问题解决的时间就越长。 第三,加大服务业投资比重。为何高增长下就业压力依然大?问题在于资金主要集中到基础设施和制造业、房地产和交通运输等行业,这些行业带动的就业数量相对少,资本密集度高,劳动密集度校如果同样的投资规模投资到服务业,其增加的就业人数将远超制造业。 与其投资制造业导致制造业产能过剩和环境污染,不如大量投资房地产外的服务业,让服务业产能过剩。制造业过剩,百姓没有好处,而服务业过剩,人们享受和服务多了,质量提高,服务水平改善,价格便宜,就会拉动服务业消费。 降低经济增速的同时,调整投资方向,就不会带来就业压力。应加大对服务业的投资,提高服务业比重,大力发展金融、餐饮、医疗、养老、休闲、旅游、护理、家政、会计和律师、咨询等服务业,并提供规范的职业指导和技术职称。以金融为例,目前银行排队等待情况严重,可以大量增加营业网点或者增加营业面积和营业窗口,增加就业人员,仅此一项保守估计金融业至少可以增加40万的就业人口。国际经验表明,餐饮是就业人口比较多的行业,但中国餐饮社会化程度低,成本较高,阻碍了餐饮业的发展和就业。应取消公款消费科目,大力发展低成本、高就业的社会化饮食业,对微利餐饮实行税收优惠,保障餐饮安全和卫生,使餐饮能够有效竞争。城市医院排队问题也很突出,应大力增加医务人员,这方面中国潜力也很巨大。养老、休闲等产业要控制价格和成本,这些关键都需要住房价格调控,只有房地产成本下降,服务业的收费和价格才能下降,社会大众才能普遍参与消费,就业人员才能增加。而会计、律师和咨询等服务业,中国目前相对短缺,市场运作不够规范,对这些服务业的发展重视不够。这方面,可以加大政府投资和投入。 就投资结构来说,主要是因为投资过于集中于制造业和房地产业,对其他服务业的投资太少。100亿元的基础设施、制造业企业投资大多是投向原材料、机器和设备、厂房,对就业拉动有限。而100亿投资进行服务业的设施建设,其带动的就业增加远超过制造业。因此,政府应该适当在这些领域增加对民营和私营企业的支持,采取股份制、租赁制、股权投资、补贴、奖励等措施进行。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