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社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中美日外交中的“超级第三者”

http://www.CRNTT.com   2014-12-03 10:56:54  


 
  突破思维定式

  从经济实力上看,美中日三国都位居世界前三甲。从GDP总量差距来看,在短期内不会有哪个国家能取代日本进入世界前三。这对于同处亚太地区的中美日来说也是一个机会,给三国留出了足够的时间思考如何处理双边和三角关系。虽然目前中美日没有事实上的三边关系,但三边互动的重要性已日趋明显。

  柯蒂斯认为,中美日三角中的双边关系,以及三角关系本身目前没有出现严重冲突,但并不能轻易下结论未来还会如此。“管理亚太这3个大国之间的关系,以推动和深化合作并减少冲突的危险,将是对这3个国家尤其是美国领导人的考验。”

  历史上美国确有成功管理中美日三角关系的先例。1997年克林顿政府升级美日同盟的同时,与中国建立了“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奠定了冷战后中美关系发展的基础。布什政府与小泉纯一郎政府处于“蜜月期”的2005年,美国针对中国提出“利益攸关方”的角色定位。历史地看,这些都是美国对中国战略定位的提升,也促进了中美关系的发展。如果把11月中美首脑会晤期间就气候问题、军事互信等达成的一系列协议,与12月即将推出的新《美日防卫合作指针》联系起来看,奥巴马似乎也在重复其前任的战略手法。但2014年的亚太格局与1997年已大不一样,同样的手法未必会有同样的效果。

  中美日三国都需要突破思维定式,解构外交论述与政治现实之间的关系。冷战后美国一直被视为亚太地区安全稳定者角色,近年来还有学者赋予美国“管理中国崛起”和“矫正日本正常化”的双重角色。某种程度上说,这种对美国的角色定位,已成为分析亚太地区问题理所当然的逻辑前提。依此来看,美国对中国和日本“双重管制”观点成立的前提应该是:中日都无法实现“自我管制”,也不能处理双边分歧。美国“双重管制”的论述是否与中日政治现实相符?是前者影响后者还是后者决定前者?同样,华盛顿和东京把美日同盟定位为亚太安全的基石。暂且不说美日两国能否撑起亚太安全秩序,长期以来的同盟论述无形中将同盟“神圣化”,一定程度上固化了战略决策者的思维,使其缺乏做出适应局势变化的改革动机。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吉尔伯特·罗兹曼认为,那些觉得日本对中国的担忧越大,美国就越能塑造中国发展进程的人,从根本上误读了日本民族主义复兴的本质,也误读了东亚区域融合的复杂性。同样的道理,如果中国把“管理日本”的任务“外包”给美国,在中日双边问题上一味绕开东京紧盯华盛顿,显然也是对美日同盟关系的误读。近年来的情况表明,无论是执政的自民党还是民主党等在野党,日本政治整体上正在经历“代际变化”,这种变化不可能不对日美同盟走向产生影响。中国如何看待日美同盟体系中的日本,或许也需要思维上的突破。

   来源:南风窗 日期:2014-12-03 作者:南风窗记者 雷墨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