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社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确立新常态下中国经济转型增长逻辑

http://www.CRNTT.com   2014-12-16 08:56:12  


  中评社北京12月16日电/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历届会议中对经济形势判断与下一步经济政策出台所用专业术语最多、经济政策含义也最明确的一次。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既得益于最高决策层对中国经济运行生态日益精准的拿捏,也因为决策层与决策智囊结合中国国情,借鉴新经济增长的有关理论,提出了中国这样超级新兴经济体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框架下应有的增长逻辑。

  上海证券报发表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贸易学院院长章玉贵文章称,正如经济观念是活的、有机的,且不局限于既有专业名词或理论框架一样,有关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分析判断,是整体经济学素养与经济政策直觉能力不断提高的最高决策层,在冷静思考制约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约束条件的基础上,镜鉴国内外有关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先行经验积累与前沿经济学理论,对当下中国经济所处模式形态的判断,相关表述还在不断调整和补充。因为,对经济总量即将迈上10万亿美元台阶的中国来说,尽管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与国内外收支均衡仍然是宏观经济的四大目标,但如何实现上述四大目标,显然已经再不能简单运用一般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了,甚至不能在经济处于下行时期轻易再让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走向前台了。2008年底启动的那次一揽子刺激方案让我们有了切肤之痛:即期效应即使非常明显的宏观政策,最多也只是刺激经济增长的诱导因素,本身并非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而消化大规模经济政策所用的周期与成本,往往会很长且大于刺激政策本身带来的收益。所以,如果一种宏观经济政策的“卡尔多改进”不显着甚至没有,那就意味着就要思考下一步如何转变经济发展的逻辑了。

  文章表示,从2008年至今的7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工作任务来看,无论是2008年会议提出的五项工作内容,还是2012年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乃至今年会议提出的2015年五项主要工作任务,短期而言,中央都希望通过有效的经济政策调整来实现经济发展的基本目标,中长期来看,则希望通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来实现经济再平衡,化解经济面临的系统性风险,进而寻找一种能使经济保持持续活力的增长机制,将中国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资本与出口驱动向主要依靠资本效率改进、研发创新和人力资本提升来驱动。但目标与现实距离不小,尽管6年来中国经济在规模上连续突破了4万亿美元、5万亿美元、6万亿美元、7万亿美元、8万亿美元以及9万亿美元台阶,但增长质量并未见同步提高,甚至在某些方面还有恶化趋势。换句话说,如果不能按照有效经济增长的基准对经济结构展开换血式改革,如果货币政策依然还是在被动地应付,如果地方债的风险敞口持续扩大,如果金融市场主体的免疫力仍然不能有效提升,如果中国经济继续在低质低效高风险的不确定周期中运行,那么即便经济总量做大到15万亿美元乃至最终超越美国的经济规模,本质上也还是既有经济增长逻辑的延续而已。一旦风险管控失位,中国经济极有可能面临断崖式硬着陆。

  换言之,中国经济在既有增长框架下停留的时间越长,经济战略转型的边际成本就越大,还会加大经济生态的脆弱性,提高系统性经济风险爆发的概率。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