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社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尹继武:剖析极端暴力的政治心理之维

http://www.CRNTT.com   2015-03-31 12:54:16  


 
  利益、认同与情感

  从群体间的偏见和歧视的产生,到群体间冲突的爆发,这构成了一条群体间冲突关系的连续谱。最为极端的群体间冲突,除了传统上的战争、暴力和种族灭绝之外,今天的恐怖主义等成为最为热议的话题。为何不同群体就不能和谐地生存,为何群体间会产生冲突,诸多的理论试图揭开导致偏差、不宽容和冲突的种种心理之源。

  早先的理论,都是试图从生物学上寻求答案,所以挫折—攻击论、自私的基因等理论,都试图揭示作为群体其利益上自私的一面,这种自私既有基因上的理性解释,又有现实的情感挫折动机。将人类文明与生物文明相类比的做法,最终还是难以经受科学主义的质疑。所以,更多的政治心理学或社会心理学家,试图从更为严谨的科学实验中,获得人类偏差、竞争和冲突的社会心理基础。正如早先所阐述的,为了弄明白“二战”中德国人的疯狂之举,心理学家试图用一种“权威主义人格”的特质来描述德国人的国民性。从群体的性格和人格特质来说明某一群体比另一群体更为好斗,更富有进攻性,这明显带有种族主义的倾向,从而否认了人类的基本性情的共同性及其环境的塑造影响。

  基于现实主义的角度,物质利益和资源的竞争,成为群体竞争与冲突的客观基础。在谢里夫所进行的著名实验中,他将学生随机分为两组,赋予他们一些竞争性的资源,随之展开竞争,结果发现,只要群体成员意识到他们的成员归类范畴,就会产生内群体偏爱,从而歧视外群体,进一步竞争可能恶化为冲突。这种基于利益的现实利益冲突论,为广大的资源竞争的群体冲突,赋予了理论上的理由,比如巴以关于领土的零和博弈等等。但是,很多群体间的冲突并非仅仅是为了利益的获得,或者是一种想象或象征性的利益,或者是对于外群体的敌视,往往是建立于自身利益受到损害的基础上。因此,社会认同理论提出,群体间的歧视和冲突,并非是利益的直接驱动,而是受到群体对于自身成员资格的认知和情感意义所决定,换言之,只要群体成员认识到自身的成员资格,获得了社会认同,那么就会对外群体产生偏见,而对于自身群体产生偏爱。当然,社会支配理论强调,人类社会的群体划分,更多是建立在等级制的基础之上,处于支配地位的群体,则会从物质、身份和地位上压迫处于被支配地位的群体。所以,支配地位的获取成为群体奋斗的目标。国内社会的不同社会阶层,均代表着相应的权力、物质和社会地位,而国际社会的无政府状态,也必然凸显出霸权、领导者的支配地位,因为国际社会更是赤裸裸的权力竞争舞台。

  为何人会产生某些刻板印象,即对某类群体持有某种挥之不去的偏见,从认知的角度可以找出很多图式和意象的逻辑,这些认知逻辑强调,先前人们所接受并形成的知识结构,决定了我们遇到相关的群体时,不可避免会调动既有的认识结构。当然,这些认知的逻辑,现在可以更多地与情感的理论相联系,即他们是如何引发我们内心的各种负面情感反应的呢?社会心理学家菲斯克发现,情感偏见比其他因素更能预测歧视行为。比如,“在地铁里人们可能会做出某种厌恶的反应(反感),避开坐在其他种族群体成员的身边。当注意到自己的这种行为时,他们会采取某种刻板印象来为此进行辩护”。如此看来,是情感上的反应,引发了我们对此进行的认知平衡。但是,如何科学地观察和测量情感因素,仍是一项尚在进行的激动人心的工程。既有的功能性核磁共振技术,可以观察到大脑内部情感器官的反应,比如脑岛往往与不喜欢联系在一起。这种神经科学的进展为我们打开大脑的黑箱,了解潜意识的情感评价机理,提供了科学的基础。比如,某位声称喜欢共和党的选民,我们可能发现,他在看见小布什图像时,大脑中却产生了恶心的反应。通过这些研究技术,研究者也发现,即使在美国黑人内部,对于非裔美国人的消极刻板印象也是大量存在的。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